妙招巧治学生厌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试教育被人声讨批判。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生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学生的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的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总体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一、内部因素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这其中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学习目标不明确

      为什么学,有什么用,他们不明白,从而导致厌学。

      3.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学生课业担负过重,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落后,教师教法陈旧,考试内容机械,师生情感不良等等也会导致学生厌学。

      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动脑,害怕学习,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二、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不是十分了解教育规律,却常常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插手教育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指手画脚,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上学习的效果不佳时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2.学校因素

      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

      3.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

      找准了厌学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正:

      ★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

      要和学生进行谈心,访谈时互相信任,平等合作,这时绝不把自己当作一名教师,而是一名心理辅导员。按照美国学者赛德曼的观点,深度访谈至少应进行两次以上,尤其是深度厌学学生。

      ★采取务实的态度

      如果学生确实没学好,但具备学习潜力,老师就应该不批评、不责怪、耐心劝导、细心引导,爱心教导。“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及时教育,会让他坚持在当下,注重看自己的明天。

      ★各学科之间相互配合,防止学生在某些学科上厌学,可以让学得好的科目带动其他科目

      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查找其原因,寻找出路,让其及早回头。

      ★善待差生

      差生也有自尊心,老师要保护他们,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不失时机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错了给他们纠正,对了予以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减轻学业负担,疏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彼的享受。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有意识地科学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习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要满腔热情关心学生,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确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