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式家长口头禅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医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日来,网友热议家长口头禅。有学生在网上晒“50后”“60后”中国家长最爱说的口头禅,这条帖子共晒出28段口头禅,并在括号中附有顶嘴式的点评。在父母口头禅投票中,“你怎么还不睡觉!都几点了?”名列父母口头禅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是:“我这是为你好!”其他依次为:“你每天对着电脑都在干什么!”“你一天到晚都不运动!给我××××去!”

      可孩子们对家长的良苦用心并不领情。在跟帖中看到,不少父母为自己的苦心得不到理解喊冤叫屈。一边是煞费苦心的父母,一边是捂着耳朵躲避“唐僧”的孩子,那些让孩子们烦不胜烦却仍被父母们广泛使用的口头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父母要说什么,如何说,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获得成长呢?

      代表口头禅一:“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你动作快点!”

      问题:责备与命令让人反感

      仔细观察,责令与批评是中国家长与孩子沟通常用语气。“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你动作快点!”身为父母的你是不是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很耳熟?

      在家长们眼里,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们不懂事,做不好事情,需要父母不断地提醒、纠正、催促。在行为能力上,孩子与大人相比的确大多处于弱势,做事能力还在发展提高中,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又不足,这就造成孩子的行为总是让大人感到不满意。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能力弱,但是自尊心其实不弱于成年人,甚至比成年人更强。任何人对责备与命令都是很敏感的,同样的一件事,用命令的口吻和用请求建议的口吻会给当事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专家支招:家长可以自问,自己的要求对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来说是否合适?说话时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与其责备与命令,不如改用一些陈述客观现象的提醒以及自我感受的暴露:“现在已经7点了,离你上学的班车开走还有15分钟。妈妈很担心你现在的速度会赶不上班车。”少谴责孩子,多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样的表露一方面能提醒孩子,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还能免除孩子因受责备而产生的反感。

      代表口头禅二:“叫你平时好好学习你不听,看,考砸了吧!”

      问题:在孩子烦恼受挫时说教太多

      跟孩子说话的时机很重要。说同样一句话,在孩子心情愉悦、平和的时候,他可以很好地接受;但在孩子受挫气馁时说,可能就会遭到孩子的抵触和反击。

      平时我们自己也有感受,如果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里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和家人闹得不愉快,甚至发脾气。等平静下来再回过头想一想,自己也觉得很没必要。人在心情烦躁的时候,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会明显下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况下,人的攻击性、易激惹情绪会明显增加。

      专家支招:在孩子正面临一些事件、压力大,或者受到挫折打击时,家长可以多说鼓励的话,或者什么也不说。在这种时候,给孩子留出空间慢慢平息情绪并自我调整是最重要的。等孩子心情平静下来再与他交谈,这样交流的效果可能要比孩子正在气头上时要好得多。

      代表口头禅三:“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不好的坏孩子玩。”“一切拿成绩说话,平时再努力,没考好都等于零。”

      问题:家长的认知误区——成绩至上,学习第一

      在帖中所列口头禅中,有这样一些内容:“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不好的坏孩子玩。”“一切拿成绩说话,平时再努力没考好等于零。”这些口头禅反映了部分家长自身存在的一些非理性认知,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在教育研究中有一种“第十名现象”——追踪研究孩子在小学时的成绩与其长大后的个人成就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发展最好、最成功的人并不是学习名列前茅的人,而是那些在班上排名第七到第十五名的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排名处在这个位置的学生,一方面学业比较优秀,另一方面他们也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等,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专家支招:反省那些让孩子反感的口头禅,有些内容是否本身就不合适。成绩不好的人不等于是“坏孩子”;平时努力用功,偶尔考得不理想也不必过分看重。一个只会考试的高分机器人只能证明他的考试能力,而成功、幸福的人生却绝不是只要会考试那么简单。除了读书好很重要外,与不同的人交往、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些都很重要。

      代表口头禅四:“哎呀,怎么那么笨。算了,我来做!”

      问题: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忍受焦虑,让孩子慢慢学习成长

      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孩子你慢慢来》,讲她如何安抚呵斥孩子快点的卖花老祖母,让她5岁的小孙儿慢慢给玫瑰花束打上蝴蝶结的故事。

      一个人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年龄越小,能力越弱。妈妈的斥责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怎么……对于作为成年人的妈妈当然是这样,但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却并非如此,即使一个小小的蝴蝶结,对他们而言也并不简单。他们的手指灵活度、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都还不成熟,所以,需要一些时间练习,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鼓励。家长们一部分的口头禅实际上是在反复地发出指令,但同时又剥夺了孩子实践成长的机会。

      专家支招:建议家长在不赶时间的时候,不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耐心地示范教他,给他足够的实践练习,同时多鼓励肯定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一段时间,孩子都可以做好这些他们年龄阶段可以胜任的事情。焦虑的父母只会培养出无能的孩子,因为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