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寄宿生

作 者:
亚兰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

内容提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但在寄宿学校这半封闭的小社会里,有些孩子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父母面对“失控”的孩子也束手无策,比天天看守他更心急惶恐。家长该怎样管理“寄宿生”呢?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面对失控的孩子

      严寒梅(建筑设计院):儿子上寄宿高中前,我一直睡不好觉。他长这么大从没离开过家,我怕我们不在他身边他的生活一团糟。所以花了两天时间,为他购备了全套用具,从毛巾、牙刷到复读机、哑铃,整整三大包行李。

      但到校第二天,他就因调换宿舍丢了一包行李。“赶紧买,明天送来”,孩子的话似圣旨,全家人分头购置。

      好歹都安顿好了,我开始“遥控”他,每天发三四个短信叮嘱他,比如三餐“少吃肉,多吃蔬菜”,“睡前吃苹果”,“记着洗袜子,别熏着同学”。他一律答“好,放心”,乐得我心花怒放,松了口气。

      但两星期后再见他,才惊觉他的寄宿生活其实混乱不堪:臭袜子一只没洗,全带回了家;满嘴起泡,一看就是肉吃多了没吃蔬菜。他支支吾吾,似乎把带去的苹果全分给同学吃了;乱发冲冠,脸蛋脏兮兮,估计俩星期没洗脸,更别提洗澡了。人整个失控了!

      我非常生气,找校领导抱怨的同时,对他的“遥控”也升级了:规定他每天必须把吃水果、睡前洗脸、三餐饭菜都用手机拍成彩信发给我。如果哪天不汇报,我第二天就去学校,当他同学面批评他,让他不好意思。

      我承认自他住校后,我心里空落落的,时刻担心他的安全和成长:看到报上有大学宿舍起火的新闻,马上剪下来给他留着看。那天,我买了根50米长的军用背带送到他学校。他问干什么用,我说万一宿舍着火就用它爬楼逃生啊。他大喊“神经病”,扭头跑了。

      有一次他回来后闷闷不乐,说不想住宿了,原因是宿舍临时安插进一差班生,那人相当霸气,对同学非骂即损,还随便拿大家的东西用,让他很有压力。我急死了,要求老师调换宿舍,可他竟埋怨我:“你多管闲事干吗?他又没拿你的东西!”他说他自己的事自己处理,让我闭上“八婆嘴”。此后我寝食不安,生怕他被别人欺负,但没想到过了段时间他俩竟好得像哥们儿,居然互给对方打饭。有一次他生病吐了,那同学还把自己的枕巾借他用,对他相当关照。唉,现在的孩子真搞不懂!

      转眼,半学期过去了,着急担忧中,他的生活能力还是有一些提高,不怎么挑食了,袜子、内衣也会洗了,尤其跟大人说话客气了很多,明显长大了。

      那天,我们问他寄宿好不好,他摇头说不好,早上统一6点起床,7点读书,晚上11点关灯,“限制了玩的时间,哪像在家自由自在啊。”说完,他进屋看书去了,不愿跟我们多语。晚上有他喜欢的球赛,没看完就睡了。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寄宿生活让孩子跟大人的关系有点疏远,他做什么事都略显机械,没原来那么活泼。我想多跟他交流一下感情,可天天见不着他,又不知该怎么做?

      众说热议

      1.关于生活习惯

      钱永利(商人):女儿刚上寄宿学校时,天天给我们打电话,不是饭难以下咽,就是宿舍床太硬睡不好觉。她哭诉说:“学校跟监狱似的,晚上都不让出门逛街。”我告诉她:“爸爸从小走南闯北,都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慢慢适应,你也一定行。”结果没过俩月,她电话就少了。现在她放假回家,睡前会叠好衣服放在椅子上,早上起床后叠被,形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我认为孩子上寄宿校,都有个适应过程,大人不要太过担心,过了波动期,他自然会融入其中。

      刘玉(职员):把孩子送寄宿学校,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挑食问题,离开我的掌控,他肯定一顿吃8个鸡腿,但很少沾蔬菜。所以刚开学那会儿,我一周往他学校跑两趟,晚饭带他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去吃。后来老师找我谈话:“您不用那么累,孩子们一起吃饭,很少有人挑食。”我决定放手试试,果然,不出一个月,孩子饮食习惯就有改观,给他做什么他吃什么,甚至连碗里剩的米粒都刮得很干净,让我惊讶不已。我这才相信,把孩子放在集体中,他慢慢就会被环境影响。

      2.关于适应环境

      李素玲(公交系统):我那胖儿啊,睡觉呼噜震天。在家住时他对此满不在乎,根本不听我们要他减肥的建议。但寄宿后,他发现同学都躲着他,纷纷调换宿舍,才意识到自己打扰了别人,于是下决心减肥。后来他呼噜声轻多了,同学关系也改善了。

      罗福平(退休干部):我孙子脾气倔,刚住校时,跟同学经常打架。为此,我们屡次找学校调解,可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在家有五六个大人宠着,唯我独尊,让他们跟同学朝夕相处,在磕磕碰碰中学会忍让和友爱,并非坏事。”我们半信半疑,不再找别的家长“算账”。转眼三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哥们”越来越多,与人交往也不像过去那么敏感了,对不友好的人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3.关于心灵交流

      杨伯郡(建筑师):我女儿从小学上的就是寄宿学校,除了交学费饭费,我们什么都不管她。表面上她挺独立坚强的,什么事都自己干,遇困难自己解决。但事实上,她内心脆弱而紧张,遇极端问题时甚至歇斯底里,我都怕她心理出问题。所以奉劝别的家长,鼓励孩子独立,不等于把他推到孤独的绝境,不管不顾他,让他自生自灭。在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做孩子的后盾,时刻跟他交流情感,替他分担困难,和他一起分享快乐。有爱的孩子身心最健康。

      田柯林(编辑):孩子18岁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以中国目前的状况,一个老师至少管二十几个孩子,可想而知大人孩子心灵交流何等匮乏。所以家人要用各种方法和寄宿生沟通感。比如常给他们打电话听他们发发牢骚,孩子周末回家,要带他们参加各种家庭聚会、社会活动和郊游,让他们体验跟封闭环境不一样的生活,了解社会讯息,这样他们才不会孤陋寡闻,才会与时俱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