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更需要智慧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只能夸,不能罚?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而这些观念正慢慢被一些家长摒弃,逐渐过渡到最新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强调赏识教育就不再需要惩罚手段了吗?

      首先,我们要真正认识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是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例如当孩子数学考了96分,家长在表扬他的同时也要称赞他得到这个成绩的过程,还要强调这个过程比成绩更为重要。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你这次数学考得不错,我看这是你在考试前放弃了晚上看电视的机会专心温习、充分做足考试准备的结果,真是值得啊!”这会引导孩子慢慢注重过程,舍得花时间去反思和改进,更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同样的事。这样,孩子累积了较多的经验,感受学习过程,学习成绩自然会更好。

      赏识教育不等于就是表扬教育,也不回避惩罚教育。有的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孩子,不管他做了什么都要表扬他,这是对赏识教育片面的看法。“棒”、“乖”、“好”都是抽象的词,本身的意义只是反映家长的主观标准,孩子无法从中理解和学习到正确的自觉行为。另外,当孩子做好了自己本分的事,例如考试得了高分,或者画了一幅很好的图画,如果家长只赞扬孩子“你真棒”,只是强调孩子的成功,这会带来新的问题——很多孩子没有耐性把事情做好,特别期待结果,期待家长的称赞。经常用“很棒”、“很乖”、“很好”之类的词语去赞赏孩子,孩子容易养成“走捷径”的行为模式,甚至采用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急于求成、做事华而不实,只求表面文章,又不能吃苦、没有耐性,对事情不肯作深入研究等。所以,当看到孩子盲目追求虚夸表扬的行为,惩罚就很必要了。

      儿童的成长过程既是自我潜能激发的过程,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是获得自己的人格成长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无论在社会的大体系中还是人际互动中,有互动就会有规则,规则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既有约束性,又需要有可执行性,合理、恰当的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孩子的天性是渴望无拘无束,可能会不断地破坏规则,孩子成长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天性与规则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家长为了帮助孩子社会化,需要为他设立规则,违反规则自然要受到惩罚,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所以,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惩罚和“棍棒教育”有什么不同?

      惩罚是一种教育需要,但是不等同于处罚。惩罚是对于破坏规则的负性行为给予一个刺激性回应,以减少负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但惩罚不等于处罚和发泄,更不等同于打骂。

      棍棒教育是父母对孩子权利的剥夺,他们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愿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是父母将自己的愿望、需求强加于孩子,希望孩子能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当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方向前进时,父母愤怒、焦虑、失望的情绪就会发泄在孩子身上,棍棒教育的父母都说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父母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结果,孩子成了父母宣泄情绪的工具。棍棒教育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导致孩子说谎、暴力倾向等问题发生,不能起到塑造良好行为的作用。

      而惩罚并不是打骂孩子,如何惩罚是与孩子共同商量的结果,是以孩子能接受、但又能起到小惩大诫作用的方式,比如,一晚不能看电视、不能吃零食,给予批评刺激性反应等。这既能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又能帮助孩子约束行为。棍棒教育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爱心和智慧。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遵守规则

      当孩子违反规则犯错的时候,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明白规则,而事实上孩子并不明白。有时家长并没有说明规则的内容便期望孩子遵守这些规则,而孩子的理解能力未必是家长认为的水平。有效的方法是家长把认为应该执行的所有规则写下来,规则要写得清楚明确,例如:“尽早做完功课”不及“当天的功课在晚上九时之前做完”清楚和明确。然后找孩子和家长都处于心境平和的时刻,大家坐下来讨论这份规则,清楚解释每一条规则的意思。与孩子相约,遵守规则多久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违背了会有怎样的惩罚。不同规则,可以有不同的奖罚,但可以有共通之处。奖励可以是让孩子在喜欢的物件或活动中挑选一项。例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可以把这个目标定为100分。孩子每周没有违反规则可得10分,违反了一次便扣3分,累积到100分时便一同去选购。若因违背了规则而要另外施以惩罚,最有效的是取消一些特权,例如:不得使用电话两小时、不得收看某电视节目一晚、不准外出一天或者不得玩电脑游戏一天等。所有惩罚,不应超过24小时。

      惩罚同时也需要艺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的规则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因此,家长不必因为孩子未能完全做到就气馁。只要见到情况有所改善便应坚持下去。订下的规则应坚决执行,但在开始时所订立的惩罚不要太过苛刻。有空闲时与孩子谈谈心,表示你对他的关心和欣赏。在执行惩罚时,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内心不能有太大的怒气,最有效的态度是语气坚定而情绪平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