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突然学习落后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杨扬从小聪明伶俐,自上小学以来,次次考试都是高分。每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就兴奋不已,觉得孩子读名牌大学是迟早的事。

      杨扬的乖巧很是让父母省心,随着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可是升入三年级后,本是活泼开朗的杨扬却常常不开心。开学不久,他就感觉学习有些吃力。老师讲的好多东西他总是听不明白,有时在课堂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于是他开始走神,还时不时地做些小动作,常常被老师当堂点名批评。杨扬觉得很没面子,多次下决心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杨扬对学习明显地表现出畏难情绪,积极性大不如从前,自信心遭受重创。为此他感到很苦恼,可没人察觉,更没人理解。他的学习成绩急转直下,有一次数学考试竟然勉强及格!

      杨扬的这些变化并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直到他们看到那张令人难堪的成绩单,看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杨扬的父母心急如焚,焦虑不堪。他们纳闷了:一向成绩优秀的孩子怎么从三年级开始,就突然变了呢?

      分析

      1.孩子遭遇学习障碍而严重伤害了学习自信心

      孩子在三年级遭遇学习困难,继而发展到学习障碍,伤害了学习自信心,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发生。这种情况称为“学习为难情绪障碍症”,或“三四年级学习心理障碍综合征”。

      从教材分析看,三年级教材的内容及难度(数学应用题和作文问题)与部分孩子的知识认知理解能力发生了脱节,个别孩子会出现知识接受障碍。一些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孩子会出现学习成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从孩子心理和个性特征分析,三年级孩子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肯定评价中能发现自身价值,产生兴奋感,从而强化自信;偶然的学习失利、遭遇歧视或过低评价,就易导致自尊心伤害使自信心不足从而影响学习情绪。另外,由于自我调节能力薄弱,不会释放心理压力,三年级孩子还不具备有效调节和控制日常行为的能力。从学习的外部条件分析,教师的授课模式及指导方式与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协调,导致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不透、掌握不到位,造成学习效率降低。三四年级出现学生的“分化现象”是小学中低年级学习规律的突出特征。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认为,基本的勤奋感与基本的自卑感的矛盾,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基本矛盾。

      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困难具体表现在语文课的作文问题和数学课的应用题问题。因为作文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很多孩子没有真正掌握作文的要领,在作文构思、篇章结构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思路不清,不知所措;更为困难的是,三四年级数学的应用题让不少孩子摸不着头绪,把握不住理解的思路,难以达到自悟的学习境界。因此,小学三四年级孩子因学习遭遇困难而第一次出现了“学习倦怠症”,对学习情绪冲击剧烈,尤其是对那些原本优秀的孩子的学习自尊心的打击更是沉重,这些孩子受到的伤害也最大。

      2.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学习习惯训练

      家长不能明白“三四年级学习问题”是孩子求学路上遭遇的第一道坎儿,家长因为“轻视”,从而忽视了孩子学习习惯的训练。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一二年级学习优秀,就产生了“自己的孩子学习很有实力,不必担心了”的心理定式,误认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完全不需要再费力关照,于是,就干脆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了解与监管。其实,一二年级孩子的优秀是一种假象,未必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大量的相关案例显示,小学三四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轻视,正是孩子学习问题频繁发生的开始。教育案例表明,“后进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不断涌现。

      为您支招

      1.构建家庭“幸福教育”乐园

      “幸福教育”突出之处在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完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教育、体验幸福。这是孩子成功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基础。

      家长的时刻关注、及时了解和耐心帮助是幸福教育的体现。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历程中的“事故多发地段”,理当引起家长高度的警惕和热切的关注。离开了对孩子的爱心关注和及时监管,幸福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家长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工作,以提高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质量。家长的态度是决定孩子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家校和谐沟通可以做到教育的“互通有无”、教育信息的及时反馈。

      2.时刻关注孩子学习品质的训练

      小学三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活动需要更多的思路引导和学法帮助,更需要学习心理的疏导。家长应指导孩子坚持“三多原则”,即多读课本,多思考问题,多动笔自练技能。

      小学阶段,家长的首要任务要关注三点:

      一是自信心的培养。一二年级的“一帆风顺”与三四年级的“挫折打击”让孩子备受伤害的是学习情绪和自信心。此时学习兴趣的训练、体验成功的感受对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是综合习惯的训练。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注意力(专注力)习惯、书写习惯以及作息习惯的训练养成对于孩子而言意义非同一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孩子的学习将备受困扰。

      三是“学习后劲”的储备。学习活动是呈阶梯状趋势的,备受关注的高中成绩是以初中为基础的,而小学的习惯和能力因素直接决定了初中的学习质量。因此,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取心、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竞争精神等因素的培养训练是在为中学的学习储备后劲。启发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才会激发孩子自我学习意识的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