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陪读家长的蜗居生活

作 者:
程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父母陪读渐成社会常态,陪读之风有日渐兴盛之势。那么,陪读家长的生活究竟怎样?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陪读对孩子的学业真的有帮助吗?对孩子的成长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聚焦陪读现象剖析其成因和利弊,探寻健康科学的成长之路。

      出租屋里的执著梦想

      A中学是河南省示范中学,高考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坊间流传着“走进A中学,一只脚进一本”的说法。相应的,A中学周边的陪读家长群落也最为庞大。

      房介公司的小张告诉记者,每到新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左右,来租房的特别多,几乎都是A中学学生的家长,“20平方米以内的单间房最受家长欢迎,月租金比市中心商业区的租价还要高。”经小张介绍,我们认识了陪读妈妈岳女士。岳女士是公务员,在市区有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可是为了在A中学读高中的女儿,她不得不搬来,蜗居在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平时,我陪女儿住这里,周末回家。”同在一座城市,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值得吗?岳女士叹着气回答:“有什么办法呢?还不是为了女儿的前途?我家还算好的,毕竟离家不远,还能兼顾工作,邻居刘姐那才是真正的奉献呢!”

      刘姐40岁上下,原来是许昌市一家卷烟厂的会计主管。刘姐的儿子很聪明,读小学时就得了华罗庚数学竞赛全省一等奖,小升初时被A校特招,现在读初三。“初一那年,孩子又得了一个奥数一等奖!”说起争气的儿子,刘姐满脸得意,“孩子来郑州时刚刚12岁,当妈的哪里能放心?孩子的爸爸离不开,我只好辞职来陪读。”刘姐盘算,如果儿子保持这个势头,到了高中就有资格参加全国奥赛甚至国际奥赛,若能再获奖,就有希望被重点大学提前录取。到那时,她的陪读生活就算熬出了头。

      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像刘姐这样的陪读妈妈,过着憋屈的蜗居生活,揣着执著的美好梦想。正如来自平顶山的陪读妈妈蒋女士所说:“要不是怀有希望,谁愿意来受这份罪啊?”

      蒋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学习成绩不错,但性格孤僻,和同学的关系搞不好,不适合住学生宿舍。带他看心理医生,说是得了“人际交往恐惧症”。为了儿子继续在A中学读下去,蒋女士放下手里的电脑生意,来郑州陪读,每周六带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做一次心理辅导。“心理医生说,孩子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蒋女士话语里颤抖的希望令人唏嘘。

      相比之下,胡先生夫妇的陪读生活更令人揪心。他们在城东上班,把家搬到城西来陪读,每天不辞劳苦地两次穿城而过,是为了监督女儿不“出事”。所谓“出事”,指的是早恋。“我天天守着孩子,她就没机会和那男孩儿来往了,起码能起到威慑作用吧。”胡太太说。胡先生在一旁郑重地点头,一脸的羞愧。

      黎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三,本来学习成绩很好,去年开始迷上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降。黎先生,把自己家的小工厂交给妻子打理,自己过来陪读,日夜看守着爱子。为了补上落下的课程,黎先生请了三个家教分时段给儿子补习,每次补习他都在旁边陪着。黎先生苦笑着对记者说:“管理儿子可比管理工厂累多了!”

      陈大嫂是从淇县农村举家来给儿子当陪读的。丈夫有做烧鸡的手艺,本来打算在附近赁个门面,一边陪读一边做生意,但遭到儿子的强烈反对。“孩子要面子,嫌丢人,他爹只好去远一点儿的超市当搬运工,每月能赚800元。”陈大嫂也想打工,可是为了腾出时间给孩子做饭,只好做时间上比较灵活的活儿——捡废品。他们的儿子读高二,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所以陈大嫂说起话来底气很足。“再有一年多,把儿子送走(指送进大学),我和他爹就在郑州开家烧鸡店,供孩子读到博士!”

      为孩子跳龙门而举家进城陪读,陈大嫂并非孤例。毕竟,孩子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此时,记者想起房介公司小张在采访前说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他们生活在底层,却升腾着希望。”

      难以跨越的心理关隘

      B中学位于市中心行政区,是一所远近闻名的老牌初级中学,也是小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圣地。为了让孩子顺利进入B校,家长们纷纷在学校周边租房,然后把孩子的户口转过来,蒙混过关。

      B中学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附近几个老式家属院是陪读家庭的聚集地,通常一套单元房住着三四个家庭,一个户口本上有四五个不同姓氏的适龄孩子。记者走进一个家属院,发现这里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连体“窑洞门”式建筑。在二楼一套三居室里,记者看到这里住了三家,一家孩子在B中学读初一,另外两家孩子正读小学六年级,准备今年上B中学。所谓“三居室”,其实就是一条一米宽的过道连着三间15平方米的小房间。房间里的家具一应俱全,塞得满满的。刘大娘解释:“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家具简单说明不是真住户。”

      为了孩子,蜗居在条件这么差的环境里,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陪读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吗?

      住北屋的袁女士心直口快:“当然!钢琴家郎朗就是他爸爸陪出来的,台球天才丁俊晖也是他爸爸陪出来的,钢琴王子李云迪是他的单亲母亲陪出来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她妈妈和继父陪出来的。”记者愕然。

      住南屋的赵女士则说:“现在社会多复杂啊,父母不在身边,网瘾、早恋、厌学,沾上哪个都能毁了孩子,不陪行吗?老师对学习抓得特别紧,父母不辅导,难保不掉队。再说了,别的家长陪得起,我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单。所以,我不惜使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劲头才闹来了一张病退表!容易吗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