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陪读,是爱还是绑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祝你幸福(最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年四十五岁的孙生龙曾经是一家报社的执行总编,十年前,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选择了回家当全职爸爸,陪女儿学习小提琴。如今,女儿孙同同拿到了诸多在音乐界份量十足的奖项,像法国梅纽因小提琴国际比赛特别奖、德国勋塔尔小提琴国际比赛第二名。

      不久前,这名全职爸爸将自己十年的陪读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谁绑架了中国父母》。有人说,孙生龙的行为其实就是在绑架自己的孩子,还有人认为孙生龙在拔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快乐和天赋。十年陪读的苦乐艰辛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心在苦苦支撑?

      选择,没有回头路

      孙生龙夫妻俩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饱尝十年寒窗的艰辛。女儿孙同同一出生,他们就决定,不能让孩子再像他们一样死读书,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多学点技艺。

      从同同3岁开始,孙生龙就带着她参加各种特长班。小同同也很争气,学什么像什么,而且兴致盎然。经过选择,孙生龙决定让同同学习小提琴,但他们约定,学琴只是因为喜欢,只能业余学学,不走专业的路线。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同同对小提琴的悟性很高,学习又刻苦,不到三年级,就顺利地考到十级。这时,孙生龙犯愁了,他本来打算,同同到了四年级,就要停止学琴,全力备考南京最好的中学。但小提琴老师说,如果让同同停止学琴,实在是太可惜了,同同是走专业的好苗子,不继续学习是浪费人才。

      老师还建议说,以同同的能力,她已经教不了了,一定要到上海拜师继续学习,以后同同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孙生龙左右为难。他与妻子商量,妻子说,按老规矩来,跟孩子有关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吧。于是,孙生龙对9岁的同同说了老师的意思,征求她的意见。他说:“去不去上海学琴,由你自己做主,这件事不小,你不要急着给我答案,两个星期以后再决定。”

      两周后的一天早晨,孙同同对孙生龙说:“爸爸,我决定考上海的学校,去那里学琴。”说完,父女俩相拥而泣。孙生龙知道,走上这条路,是没法回头的。

      辞职,当起陪读老爸

      孙同同没有让爸爸失望,她以全国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这时候的孙生龙意识到,为了女儿的未来,到了他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女儿去上海学琴,身边一定要有人照顾,也就是说,夫妻俩要有一个放弃现在的工作,去上海陪读。

      在讨论谁去陪读的问题时,孙生龙和妻子有这样一番对话:一、让小孩专心学习音乐是不是我们家里最大的事?是。二、最重要的事情要不要选派最重要的人去担当?是。三、我们俩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列出来,通过得分判断谁该去陪读。最终的结果是,孙生龙的分数高过了妻子。

      孙生龙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来自农村,吃过很多苦。他做过菜贩子,做过裁缝,做过中学老师,做过报社记者编辑,闯荡社会多年,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而妻子脾气太好,让她去上海陪女儿读书学琴,不足以应付太多的变数和挑战。

      孙生龙那时已经是报社的执行总编了,但他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呈。

      陪读,压力和艰辛共存

      孙生龙辞职带女儿去往上海,全家的生活费用就全靠妻子一个人承担。

      孙生龙的妻子是南京一家银行的普通职员,年收入不过几万块,勉强够父女俩在上海吃住的费用,但同同学习小提琴花销很大,还经常去国外参加演出。为了女儿,孙生龙不得不向亲朋好友频频借钱,在同同学习小提琴的十年中,孙生龙借债超过了一百万。

      孙生龙每次找朋友借钱,除了自己签名外,还要让孙同同在字据上签名。孙生龙说:“小孩要想有一定的成就,必须要经历这个残酷的过程。”

      但女儿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孙生龙的父母都在农村,一个得了胃癌,一个是食道癌。孙生龙不能给父母养老尽孝,内心非常愧疚。所以,他每月从妻子给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寄给父母,聊表孝心。但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更艰苦了,为了省钱,孙生龙十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是爱还是绑架

      很多人觉得孙生龙像在用十年的光阴进行一场豪赌,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不成功,借了那么多钱怎么办?孙生龙说:“我们一家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坚决走下去,从来没去想过成功或失败。”他说,他不过是把孩子当成植物来养,需要阳光给阳光,需要雨露给雨露,然后让她自然而然地生长。

      面对不同的质疑,孙生龙很坦然。他说:“十年了,同同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也正慢慢退出她的生活。”他的理念是,女儿需要时,他会无怨无悔地陪在她身边,女儿不再需要他时,他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如果这时他继续留在同同身边,就不是陪伴,而是绑架了。

      尽管孙生龙一再强调他只是顺应孩子的成长,不是在绑架孩子,但十年陪读,真的是一种优秀的教育吗?他的方式值得借鉴吗?

      十年前的那个早晨,同同决定去上海。表面看,是女儿自己的选择,但实际上,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一个行为意味着什么,她肯定不能理解和想像。所以,与其说是同同情感和思维的结果,不如说是孙生龙选择和思维的结果。

      之后的十年里,倾全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去造就孩子的未来,这已经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了。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动物园的大象被一条链子固定在桩子上,凭大象的力量,挣脱那个链子不成问题,但它从来不会去挣脱,为什么呢?因为在它很小的时候,就被这条链子拴住,那时候,它也曾试过挣脱,但没有成功。从此,它一辈子都觉得这条链子是无法挣脱的,就把自己禁锢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