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绝非母爱所能替代

作 者:
关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夫妻之间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教育孩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唱主角、爸爸投入少,妈妈“越位”、爸爸“缺位”的情况普遍存在。

      据我们对1054位儿童家长的调查,从“子女学业”、“子女管教”、“日常生活”、“闲暇生活”、“与子女沟通”等5个方面,用20个指标考察了家庭教育分工,分为“母亲做,父亲很少做”、“母亲做,父亲经常协助”、“父母共同承担”、“父亲做,母亲经常协助”、“父亲做,母亲很少做”、“其他人做”、“没有人做”,从总体上了解到家庭教育分工情况是:“父母共同承担”37%;“母亲做,父亲经常协助”20.3%;“母亲做,父亲很少做”29%;“父亲做,母亲经常协助”4.8%;“父亲做,母亲很少做”3.5%;“其他人做”3.3%;“没有人做”2.3%。这组数据反映出在家庭教育分工上的突出问题是,夫妻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不到四成,而由于各种原因多数夫妻在子女教育上的付出不均衡。母亲在家庭中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以母亲为主教育孩子的比例近五成,加之夫妻共同承担,母亲承担子女教育的共计达到八成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父亲为主教育孩子的比例不到一成,加之夫妻共同承担,父亲承担子女教育的仅四成多。在一半以上的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

      以往的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的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格发展、未来志向、人际交往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而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母亲的负担,更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有专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缺少父爱的中小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孩子常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一是情绪不稳定,常伴有忧郁、恐惧、紧张、焦虑;二是自卑心理严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阳刚,导致胆小、怯懦;三是极易与母亲闹僵,极易偏执任性;四是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点儿挫折;五是拙笨无能,生活上的事一窍不通。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的“缺位”使孩子很少感受到父亲的疼爱和影响,加上幼儿园、小学里的教师大多是女性,孩子生活的圈子里缺少成年男子的榜样。于是,我们时常看到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男孩性格柔弱,而许多女孩在与男性交往时表现出焦虑和无所适从……这类问题进一步表明,父爱绝非母爱所能替代。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以及父亲的工作性质往往决定了父亲与母亲在孩子教育付出上的不均衡。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但是并不意味着父亲的必然“缺位”,关键在于父母都要认识到各自在孩子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共同创造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条件。

      首先,无论母亲多么能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大包大揽,一人独做。常有妈妈说,“他爸忙,孩子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妻子体贴丈夫,怕给丈夫添麻烦,不让他管孩子的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不同于干家务,鼓励丈夫当“甩手掌柜”,实际上是剥夺了父亲了解孩子的机会以及接触和教育孩子的权利,是履行自身职责的“越位”。母亲在为孩子辛勤付出的同时,忽视了让孩子感受父亲的存在、接受父亲的影响的机会,往往导致父亲成了孩子的陌生人,不利于父亲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无论丈夫有多忙,无论父亲离孩子有多远,做母亲的都要积极创造父亲与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的条件。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父亲;在彼此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们相互祝愿;在丈夫的节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闲娱乐,一起承担家务,尽可能把孩子的事“让权”给丈夫,保障父子有更多的共同时间等。也就是说,父亲不“缺位”,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妻子,要尽可能让孩子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得到父亲的存在,当好孩子与父亲之间的“桥梁”,而不是“高墙”。

      当然,父亲不“缺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在父亲自身,要把教育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做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另一个事业来做。这其中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转变观念。父亲们常说,“我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是我哪有时间呀!”也有的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女人的事,孩子交给他妈,我一百个放心!”但是父亲的角色特点决定了既然有了孩子,就要依法履行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如前所述,父亲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不可替代的,履行父亲职责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责任,便能以独特的方式与妻子实现优势互补。

      父母牵手,调整“越位”与“缺位”,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期望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