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安全度过“第二反抗期”

作 者:
碧海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德育报:家庭教育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如今,许多少年儿童的青春期提前,老师、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安全度过这一阶段呢?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进而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儿童的要素和即将成为大人的要素混杂于一体,许多孩子爱想象、爱思考、爱争论,思想异常活跃,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一番变化。如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爱评头论足,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若父母与其观点不同,会争论不休,激烈时甚至不愿意与父母一起吃饭,其理由是:“我已长大了,有自己的见解。”这常常让老师和父母很伤脑筋。

      其实这是人生很重要的第二阶段,心理学上叫做“第二反抗期”。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他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青春期”。许多孩子在朦胧中有了自己的主意;有的孩子个头比父母还高,于是就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愿被父母当做小孩一样对待。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如果家长或老师总是唠唠叨叨,什么都抓得那么具体,什么都想包办代替,孩子会反感,甚至会“不听话”乃至反抗。

      老师和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安全度过第二反抗期,使其顺利完成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呢?

      尊重而不放纵

      孩子的成人意识在这个时期明显增强,但他们毕竟还是小孩,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他们接受好的东西很快,但接受不良习气也很快。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有限,常常带有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片面性。所以老师、家长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变化,当发现他们过分讲究穿戴、喜欢留时髦却不适宜的发型时,应该从正面去疏导教育他们,而不能讽刺、挖苦。

      培养独立意识

      孩子们好发表看法,谈一些观点,以此来展示自我形象,其实这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在萌芽,若家长、老师不注意这些变化,不积极引导,就会使他们的正常心理发展受到压抑,不利于独立意识的形成。因此,老师、家长对他们的态度要真诚、平等,要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对孩子们做对了的事情,要热情、充分地肯定,大力、及时地表扬,另一方面,不要总是批评,这样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应该略加沉淀和发酵,经过深思熟虑后抓住一个关键点,在适当的场合,语重心长地进行启发和点拨,这样的效果比总是唠叨要好得多。

      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孩子从小对父母有很深的依恋和依赖,什么事都愿意向父母说。但进入中学,随着活动天地的扩展,伙伴交往的增多,他们有些事只愿和要好的同学讲,对家长或老师反倒讳莫如深,这表现在:

      1.有些话不愿意讲给老师和父母听;

      2.有些书信、日记等不愿意给父母看;

      3.自己的房间或书桌突然加了锁等等。

      其实,这是少年时期孩子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矛盾的反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心里逐渐会有一块自己的小天地,这符合成长规律。家长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和小天地,要尊重他们成长中应有的权利,不要横加干涉。凡是他们不愿意的,我们不可一味强求,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使他们的心理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生活氛围和空间,不要让他们有压抑感。对他们,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理解、信任。一旦情感对流,他们就会把秘密减少到最低限度,有什么事就会与家长商量。但我们必须认真听孩子讲自己的想法、看法,听完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启发他们自己思考其中的道理。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