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1985年获得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92年曾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从事有关中国私营经济方面的短期访问研究;1997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从事有关中国流动人口方面的短期访问研究;现为东方卫视与第一财经著名大型谈话栏目“头脑风暴”主持人。 提起家庭教育,袁岳很有兴趣。当被问到富裕起来的人们该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时,他说得头头是道。问他:“你自己没孩子,怎么懂得对孩子的教育?”他自信对答:“我很善于观察、思考和研究。”还反问一句,“那些名医不是没生过病照样会治病吗?”他的教育理念确实可以给家长们一次有效的“头脑风暴”。 不要角色错位 袁岳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得出一个结论:父母就做父母,千万不要与老师“同谋”。他认为,老师、爸爸、妈妈,应该各司其职,“三国演义”,不要角色反串。 袁岳出生于江苏海门,家中有12个孩子,他最小。他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不像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容易把关注点聚集于孩子身上。袁岳有一个让自己的个性和潜力自由发展的良好生活环境。他的父母把各自的角色扮演得特别到位,妈妈常常对他说:“去干点家务活。”这让他从小就有了良好的动手能力,而父亲则对他说:“来,我带你去玩玩。”这增长了他的见识,让他看到家门外更多的美丽风景,考试则由学校的老师负责。 他那种原生态的孩子天性得到了完全的发挥,他爱玩游戏,调皮捣蛋,一不小心就把邻里搞得鸡犬不宁。因为怕被妈妈发现挨打,他就要想方设法逃避,这让他从小就学会了观察事态发展,分析研究人的心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决策。 七八岁的时候,他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封神榜》,这本属于浅近文言而且是繁体的古代章回体小说,是袁岳阅读的第一次体验,接踵而来的是对《红楼梦》、《水浒传》等的阅读。他找到了一种与抓青蛙逗乐截然不同的乐趣。 在阅读资源稀缺的年代,少年袁岳到处借书。初中时,他从语文老师那里借;高中时,则到二哥厂里图书馆借;上大学,四年里他读了700本书,境界敞开,功力倍增。他认为:“好的书都是开卷有益的,就像每一个朋友都在不同的时间帮助了我们,我们不能说哪个朋友最重要,哪个朋友不重要。只有多元化的输入,才可能形成宽容的人格。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呈现老化?是因为他固执。为什么有一些知识分子很极端?是因为他们固守己见。” 在今天看来,小时候的意识对他现在做事情都有着影响。假如当年他的父母也像今天的许多家长那样,限制他读书的范围,尤其是不许读课本以外的“闲书”,那么,肯定是不会有今天的这个袁岳了。 不去贵族学校 袁岳说沿海有些发达地区,已经有了很多富起来的人。但他称这一代富人为“财富的实习生”。因为大部分有产阶级都是初步跨人财富阶层,不像欧洲的那些富人,他们的财富都传承了三四代,拥有的钱都是“老钱”;而我们这一代的钱就只能算是“新钱”。初富起来的人还处在被财富牵着鼻子走的时代。所以,如何掌控、管理、运用财富,并将财富传承下去,让财富发挥其作用,这是“财富的实习生”正在面临着的重大问题,而富二代、独生子女时代也是教育正在面对的新时代。因此,如何用钱财培养下一代就成了问题的核心。 爱孩子就是舍得为孩子花钱,特别是对孩子进行大笔费用的教育投资,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袁岳说,这是现代“富孩子”的最大教育误区。 现在城里大多家长都在忙着买学区房、择名校,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袁岳的话似当头一棒。但仔细听听,他的理念还不无道理。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孩子接触的都是富人,一个“江湖”朋友都没有。这样的孩子不了解贫民的生存状态,根本不了解社会;且这种隔离式的教育,使下一代缺少人脉关系,看人辨人的能力很弱,这样的家长看起来给孩子提供了物质财富,实际上是割断了孩子的人文财源。这种脱离了社会根基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将来怎么继承家业? 所以,袁岳称这类家长是拿着钱财为儿女挖墓穴。 他建议,越是有钱人家,越要从小培养孩子懂得慈善,有同情心,接受平常教育,交结平民朋友。戴安娜王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敬仰和爱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平民根基。 不替孩子决策 袁岳接着质疑一些家长的爱:“现在的家长爱孩子爱之极,恨不得什么都替孩子去做好。”特别是一些很能干,且个性和控制欲超强的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本来是孩子的事却不让孩子自己决定,对孩子进行人格替代、决策替代,上学、交友、择业、择偶、生子等,事事都是父母拿主意,到后来,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决策自己的人生了,什么事都得回家去问爹妈。这种依赖性很重的孩子,以后怎么独立去领导、管理一个企业? 一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伤,死死地护着孩子,老是跟孩子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把孩子圈养于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不让孩子出去玩,不放心孩子去社会上闯荡,更不舍得让孩子去探索和冒险,久而久之,抑制了孩子的天性,破坏了生态,最终孩子的世界就剩下家这么大一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