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将来临,考生的压力很大,家长也不得轻松:时刻守在孩子身边,一会儿担心他们复习得不够,一会儿又担心他们营养不够,比自己上考场还紧张。这种焦虑情绪有可能会带给孩子许多不良的影响。 根据成绩,分型对待 眼下,孩子的成绩已基本定型,针对他们考前心神不宁、忐忑不安等种种焦躁情绪,家长不妨当个心理医生,为孩子做好心理减压和疏导工作。 A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应给予充分鼓励告诉他们:“你平时行,高考一定行。”让他们用一种自信又平常的心态应对高考。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及考试结果,不要给孩子画框,如上北京的学校还是上海的学校等。这些话都留待填报志愿时再讲,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另外,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B 对成绩较差的孩子,也不要过多抱怨,说些“平时让你好好学你不听”之类的话,而是要理解他们,改变指责、训斥的教育方式,结合孩子的优点,多给他们鼓励。比如告诉他们:“你是有潜力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就行。”这类孩子中不乏高考发挥好的,可以举一些成功的例子鼓励他们。 C 成绩中等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焦虑症状。因为他们的成绩起伏不定,怕考到自己的弱项,整日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脑胀、心烦失眠。如果以这种状态进入考场,很可能原本掌握的东西也难以发挥。对于这类孩子而言,学会放松比争分夺秒地学习更重要。家长应尽量少问复习考试方面的情况,给孩子一个冷静思考的空间。 对这类处于焦虑状态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孩子喜好,让他们做些体能锻炼(如打球、游泳等),使肌肉充分活动,在活动中释放他们的焦虑。男孩子踢一场足球,大汗淋漓,再去学习,就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比言语劝说有效得多。不爱活动的孩子可以听音乐、画画等。总之,要让他们过度疲劳的大脑暂时歇一歇,充分放松休息。 选择方法,为孩子减压 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要想办法把他认为“考不好怎么办”的后果一一化解,甚至可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举例说明,让他们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如实告诉孩子你所掌握的高考信息。如“今年高考扩招人数、录取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大多数考生都有希望上大学”“即使上不了公立学校,社会办学也一样”。这些话,在临考前告诉他,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减压效果。 ◆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 ◆给予赞美和肯定。父母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 ◆适当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将他的兴奋点,也就是脑子最灵活、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调整到与高考考试时间相吻合。 ◆帮助孩子增强记忆。最佳的记忆方法是把要记住的内容在前一晚先回忆一遍,第二天早晨再温习一次,八九个小时内将所记忆的东西再复习一遍,能留下深刻记忆。尽量不要开夜车,那样只会让孩子疲惫不堪。 ◆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考生的家庭气氛很重要。平时容易闹意见的夫妻,这会儿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好爸爸、好妈妈的角色,要让家庭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但不要把目光总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从孩子一进家门就盯着,使孩子产生一种受监视感,难以放松。 切莫好心办坏事 很多家长的做法是“好心办了坏事”,总在人为地制造高考紧张心理。比如实行“倒计时”,无形中渲染了紧张的心理,或是只要得到一点关于高考的信息或动向,就立刻开个“家庭会议”等。 很多家长心里很明白,知道要尽量让学生放松,但自己的一言一行往往又表现得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一进入高三时就制定专门的“营养食谱”,对孩子搞“约法三章”:不准看电视、不准上网玩游戏、不准11点前睡觉等,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心理;或者家里来客还未进屋,家长就竖起一根手指“嘘”一声,提示“孩子要高考,不能打扰”。这些做法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他们的烦恼和心声无处可诉,压力反而更大。 另外,家长全程“陪考”也是不可取的做法,既影响了考生,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如果让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家长的习惯,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