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隐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但家长们往往停留在观念上,而在实际行动中侵犯孩子的隐私权的事情屡见不鲜。在我们这个隐私权淡薄的国度,真正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本文将结合四种常见现象谈谈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危害性。 一、别当无视孩子隐私的野蛮“警察” 【案例】有些家长怕孩子学坏,就经常搜查孩子的书包、房间,把孩子当作犯人一样盘问审查,有的家长怕青春期的孩子早恋、打架,还在学校“布控”,让同校的亲友家的孩子监视自己的孩子,一有情况就让他们向自己汇报。有时还亲自出马,或去学校“卧底”,或在放学路上跟踪孩子,一旦掌握了可靠的“证据”,回家就去“提审”孩子,而且能清晰地说出孩子几点几分在哪里和什么人接触做了什么事。 评析:这种家长让人觉得可怕,就像当年朱元璋的锦衣卫一样无孔不入,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吃饭都搞得一清二楚,人们生活在政治高压之下极端恐惧。家长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能震慑孩子,使他不敢有不当行为,但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在高压下生活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对生活产生厌倦心理,容易使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对他人不信任。 其实家长关心孩子成长,并不一定非要以侵犯孩子的隐私为代价。逼孩子说,孩子并不愿意说,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沟通,让孩子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疏不堵。要尊重孩子人格,让孩子乐于与大人分享、分担。 二、别当刺探孩子隐私的“小偷” 【案例】有的家长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就趁孩子不在家时偷看孩子日记、信件等。有的还想出歪招找到孩子的QQ密码,检查其聊天记录。 评析: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行为孩子不知道,其实“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的孩子隐私意识强,在日记本、信件上都做了记号,还有的孩子故意试探父母是否值得信赖。 这种做法往往引起孩子的不满,有的在日记本加上锁,有的甚至从此不写日记,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谈。他们认为父母人品有问题,会自动关闭亲子交流的情感通道,并让孩子觉得家也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会疏远家人。 三、不当家丑外扬的“长舌妇” 【案例】有些家长在外人面前传播孩子的隐私,把孩子的缺点、小秘密一一抖落出,什么孩子12岁了尿床,孩子喜欢哪个女生,孩子在家偷钱,孩子做过的什么丑事,孩子不喜欢哪个老师,等等。 评析:孩子本无事,有点小错误,有小秘密都很正常,但是一经过家长的公开传播,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己的秘密被人知道当然很气愤,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周围的人都知道了孩子12岁还尿床,你让孩子脸往哪搁?你说孩子和某某女生好上了,本来也不过是有好感而已,经过家长的一张扬,孩子可能真的就早恋了,而且家长这样做也侵犯了那位女生的隐私,真是害人又害己。如果别人知道你的孩子在家偷钱,把你的孩子当作小偷,谁还愿意和他交往呢?你说孩子不喜欢哪个老师,这个老师知道了,孩子就可能挨批评,即使老师很宽容,孩子还是担心可能遭到报复。 四、别当出卖孩子秘密的“叛徒” 【案例】芳芳,女孩,吃饭时喜欢磨磨蹭蹭。父母想了一个好办法:谁最后吃完谁洗碗。芳芳也同意了这个规定,开始几天,芳芳吃饭不再磨磨蹭蹭了,但仍是最后一名。有一天,她第一个吃完,蹦蹦跳跳地说:“我不用洗碗了。”第二天,她告诉爸爸:“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你千万别告诉妈妈。昨天,我没吃完,偷着把剩下的饭倒掉了。”爸爸很快就告诉了妈妈,妈妈是一个非常暴躁的人,她马上拿着鸡毛掸子找女儿算账。女儿伤心地哭了,大骂爸爸:“骗子!骗子!” 评析:孩子愿意同家长分享秘密,这是孩子主动迈出了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家长骗取孩子信任又出卖孩子,让孩子觉得人心险恶,同时还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亲子关系会因此出现裂痕或鸿沟,就会让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家长的说教孩子不愿再听,孩子不愿意再告诉家长事情。 此外,孩子可能跟家长学会骗人,还可能欺骗家长。“播种欺骗,收获欺骗。”其实,本案例中的爸爸可以不告诉妈妈,在得知女儿的秘密后,私下对女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才是正确的做法。 家教启示 孩子拥有隐私本身就是其成长的一部分,只要孩子不做出格的事,家长大可不必提心吊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朋友、知己、领路人,远比做孩子眼中的陌生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