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成绩差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家长很难面对孩子不好的学习成绩,是虚荣心在起作用。”也有的家长说:“家长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的家长说:“我在情绪控制方面不是很好。”我的感受是,能够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其实已很用心。他们努力让自己不要受虚荣心的影响,努力要求自己要直面自己的心态、自己的错误,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同时我也感受到这些努力背后的无奈与伤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从这条路上走过,同样这样努力过,也同样因这些努力而伤害过自己的内心,最后我才明白,面对孩子极差的学习成绩,无需那么大的努力、勇气与控制。当自己的心鬼被抓出来后,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平静,越来越自然。 谈到抓心鬼,先让我与我父母来个“两代家长内在冰山大PK”,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我的心鬼都是些什么。 先来看看我父母的内在“冰山”。 第一层:行为。面对我的超低分数,我父母的行为是:看不见、不追究,接受我的成绩与所有,而且还欣然帮助我向学习功课以外的方面发展。 第二层:应对姿态。他们这样对我,不是在讨好我,也不是想通过这种讨好行为让我对他们百依百顺。他们一点都不为自己对女儿的这种宽容行为而内疚,心里一点也不别扭。一切都是他们自己认可的,也就不会因为长期这样做而产生想要指责我的,冲动。这说明他们的行为与内在的心态是一致的。 第三层:情绪与感受。他们的行为与内在的应对心态完全一致,这样,面对我的坏成绩就没有不良情绪产生,所表现出来的只有放松、平静与接受。 第四层:观点。放松、平静与接受的背后是他们对生活的观点——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孩子的人生之路没走好,不证明父母就一定是坏父母。他们二老都生活在家庭中有许多子女的时代,对同样的父母带出行为迥异的子女之事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们才会想:只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就是好父母,只要不断努力,不放弃就是好父母。 第五层:期待。我父母内心期待自己是好父母,是值得被别人尊重、被别人爱的父母。 第六层:渴望。期待的背后就是渴望,渴望自己值得被别人爱与被尊重。 第七层:自我价值。当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与被尊重的人时,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从这七层分析中不难看出,我父母在第四层所表现出来的,明显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特质。这些特质对上下几层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观点使他们具有了一种自己认定自己就是好父母的能力。就算在这个问题上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他们也无所谓,因为他们认定自己的做法没有错。其实在教育我的问题上,无论家里的亲属还是父母的同事都对我父母的行为不认同,我小时候的行为也确实没有给父母长什么脸,但他们的自我肯定程度从没有因此而下降。他们的观点支撑着他们——既然自己是好父母,当然就可以得到爱与尊重;能得到爱与尊重就说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高自我价值感反过来影响了第三、二、一层,自然地促成了他们的放松、平静与接纳,也形成了他们内心与行为的一致性,也就为他们带来了更为宽阔的视野和平和的内心。 再来看看我这七层是什么样的。 第一层:行为。我面对孩子的超低分数时,表面和颜悦色地说教,时时提醒,严格管理,死抓不放,严厉苛责,步步紧逼。 第二层:应对姿态。当我装作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教时,内心的感受却是恨得牙根儿直痒痒——你学习成绩这么差,我还得好好对待你,求着你好好学习。学习原本应该是你自己的事。这时我的行为与感受开始不一致,指责孩子的情绪在这种不一致中开始萌发,这也为情绪失控埋下了诱因。当我一步步走向严格管理、死抓不放、严厉苛责、步步紧逼时,新的不一致又产生出来——我的内心是爱孩子的,也深深地感到孩子在我的行为中所受的伤害与不快乐,这些都很让我心痛,但我又感到自己不这样做就无路可走,所以就把自己这样恶狠狠地对待孩子解释为“严是爱,宽是害”,以求自我解脱,但又无法真正解脱。内心的应对姿态是自责、抱怨、自我贬低,而且发展为指责家里所有的成员,指责身边的朋友与环境。 第三层:情绪与感受。从前两层中可以看到,我的情绪与感受是,生孩子的气,生自己的气,气愤、哀怨、暴怒、无奈、无助、自责、内疚,讨厌自己、讨厌孩子、讨厌周围的环境。这些情绪与感受在不同的场景下因不同的事由被唤醒,轮番而至,说不定什么情绪什么感受就会突然跑出来打扰自己,发泄之后就是心累、悔恨与伤心。 第四层:观点。我对自己生活的观点是,作为一个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员,孩子就应该是那种人人都说好的孩子;如果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我就不配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孩子的成绩直接标示出我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付出,只要在孩子身上见不到效果,就都是做无用功,这些无用功做得越多,越证明自己无能;孩子的成绩如果不优秀,就不会有人认可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也就只能从这个行业中退出去,这样一来,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第五层:期待。我内心期待自己是个好妈妈,是值得被别人认可、被别人爱的好妈妈。 第六层:渴望。期待的背后就是渴望,渴望自己被人爱。 第七层:自我价值。自己的孩子成绩那么差,我就无法完成自己内心对爱的渴望,我就铁定不是一个好妈妈,也无法得到别人认可,当然也就不值得别人爱。一个得不到爱的人,说明这个人没有价值。 从这七层分析中不难看出,我的心鬼就出在第四层,在这层中我的生活观点与我父母的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我与我父母在行为和情绪上的表现出现了差别。这一层的调整与改变,使我向父母的生活观点靠拢,我的其他六层也就自然地发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改变都很自然。当我的行为产生偏差,情绪又产生波动时,我就会让自己重新审视这七层,重新看清自己的“内在冰山”,平和地抓出自己心中又产生的新心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