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注意力不足症候群

作 者:
李荣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学龄儿童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上课时容易分心,小动作、讲话多,作业拖拉,粗心的错误多,做事丢三落四,从一年级到二、三年级很快就表现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挺聪明的,也有愿望在听课时、写作业时控制好自己,保持学习上的进步,可总是说到做不到,“不守信”,有时家长严厉地惩罚(打骂)后能好上几天……年复一年在家长、老师“严厉”管教下,孩子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不能听批评的话,爱顶嘴、对抗、不在乎,学习动力消失殆尽。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老师对儿童的行为症状要有一个真正的了解,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这对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什么是多动、注意力不足症候群

      多动、注意力不足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儿童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简称多动症。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提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为4.3%~5.8%,男女比例为3∶1或4∶1,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功能、神经递质水平、执行功能等与正常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到目前为止,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是多重因素引起的。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多动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家族成员中有注意力不足,活动过多者,小孩发生同样情况的概率比一般儿童要高。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多动症为一种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的多基因遗传病。

      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触发或加重注意缺陷多动行为。

      母孕期不利因素:如感染、中毒、饮酒、吸烟、营养不良,生产时窒息缺氧,低出生体重儿,都会导致发生多动症的风险。

      对于儿童表现出的注意力不足、多动行为,家长常有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孩子是“坏习惯”、“懒”、“不上进”、“磨蹭”,因父母“教育不好”引起等。家长常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玩电脑时,或是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坚持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注意力集中,而做作业时没过几分钟就开始分心、小动作不停了?这样是不是注意缺陷?”其实注意力缺陷指的是高级主动注意的损害:在需要认知参与、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活动(如学校作业)中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减弱,使注意力聚焦于认知目标的能力不足。

      有别于活泼好动,多动是指组织不好的、调节不良的、过度的活动。不分场合(家中、学校、集会、客人面前),毫无目的的显著多动,常带有破坏性,较冲动,不顾危险。

      多动、注意力不足对儿童的影响

      多动症的儿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会逐步影响孩子的学业发展,二三年级后表现成绩渐渐跟不上,因为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课堂上行为自控困难,被老师家长批评多,和老师、父母关系紧张,小伙伴常常不爱和他们玩。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频繁受挫,缺乏自我肯定、自我信任,无助、自卑、放弃,学习动机消失殆尽,出现认知损害,总觉得是老师、父母跟自己过不去,情绪波动大,发脾气、对抗,问题演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

      多动、注意力不足的矫治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改善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和冲动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肯定的疗效,是多动症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与监测下,合理应用。药物治疗的好处在于控制症状,启动进步,为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收到明显效果创造条件。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儿童的行为矫治和父母情绪管理。

      儿童的行为矫治重在辅导儿童自我觉察、自我指导的能力达到行为自我调控能力的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移情训练:认识情绪,调节情绪,从他人角度去思考,降低紧张度,减少敌对,转化不良情绪;沟通技巧,学会倾听;替代行为培养;应对挫折和恢复自信的技巧训练。

      父母情绪管理重在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容易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失控,对责骂孩子的行为做一个记录,意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治疗的基础。预防陷入与孩子的负向互动中,示范给孩子你希望他效仿的行为。

      父母培训: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教给父母管理儿童行为的技巧和在家庭环境如何应对儿童问题行为;无效的方法要学会及早被识别,避免持续停留在批评、指责、惩罚的方法里;启动新的循环,从相对容易的目标开始,帮助达成的目标,让儿童体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循序渐进地增强儿童有效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促成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

      学校支持:与学校建立联系卡,以得到学校的合作。可让孩子坐在课室的前排,靠近教师的位置,使教师能够经常注意到儿童促使其减少分心。老师应理解这些孩子特别好动的特性,尽量安排其多参加课间活动,使他们过剩的精力能有释放的机会。

      每一个儿童内心都珍藏着一份美好的愿望,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渴望得到肯定,得到家长、老师和同伴肯定的孩子才有可能发展出安全感、自信心、完善自尊的发展过程。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接纳与肯定,就会变得自卑、胆怯,或者自我放弃。多动症的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家庭和社会、家长和老师需要对这些孩子有更多的了解,需要知道更多的帮助孩子的方法,把多动、注意力不足给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寻找到有效的帮助后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