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1)05-0008-07 经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地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跨国公司各功能部门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导致了世界城市网络的形成①②(Sassen,2001; Taylor,2004);另一方面,外企通过其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择极大地重塑了城市空间结构。目前,关于世界城市网络和区域的研究较多,对世界城市内部的关注较少。作为崛起中的世界城市,上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宁越敏和熊世伟(1998)、魏也华(2005,2006)、陈超(2007)等分别就上海外企的发展状况、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③④⑤。但总的来看,上海外企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在定量和系统研究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有必要对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上海外资发展历程 上海外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外企的蓄势期。该阶段外资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进入上海的外企非常少,除了实际利用外外资最高的1989年达到4亿美元外,其他年份均未超过3亿美元。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企的第一个加速期。该阶段上海利用外资规模节节攀升,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外资规模从1990年不足5亿美元奇迹般增长到1992年的近20亿美元,到1998年达到90年代最高的58.48亿美元。第三阶段:2001年以后,上海外资新一轮加速发展期。该阶段上海外企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后持续增长,到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再创辉煌,达历史最高100亿美元。 从外资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1)1990年底,外资总量非常小,只有13.6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6.2亿美元,第三产业7.4亿美元。(2)90年代外资爆发式增长,2000年底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达到309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164亿美元,第三产业为165亿美元;第二产业超过了第三产业。(3)新世纪以来,上海的外资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更加偏向与第三产业;截止到2009年,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已达到527亿美元,比第二产业高出90亿美元。 二、研究数据和研究空间说明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有两个,一是《2009年上海外商投资年鉴》(包含了1999-2008年2万多家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二是《2001年基本单位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库》(选取1998年及其之前的1万多家外企和港澳台投资企业1万多家);筛选后建立了拥有31825万家外企的数据库。其中制造业14609家。服务业17216家。高技术制造业3469家,生产性服务业7072家⑥。 本研究的空间对象为6340多平方公里的全部上海市域范围,为避免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导致的不同年份行政区划单元的不可比性,本研究选取空间范围较少有变动的邮区(235个)为研究的基本空间单位。 三、外资经济空间演变与外企的集聚 (一)外资经济空间的时空变动 我们借助城市职能分类时候采用的“平均值+标准差”方法对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进行划分。图2和图2图例中-1表示邮区内外企数量低于全上海235个邮区平均水平,0表示邮区内外企数量介于平均值加1个标准差之间,1表示邮区内外企数量介于平均值加1-2个标准差之间(定义为一般的外资经济区域),2表示邮区内外企数量介于平均值加2-3个标准差之间(定义为水平较高的外资经济区),3及以上则表示该邮区内外企数量高于平均值加3个标准差(定义为高度外向区域)。
图1a 90年外资经济区布局
图1b 91-99年外资经济区布局
图1c 00-08年外资经济区布局
图1d 上海外资经济区布局总图 分阶段来看:(1)90年之前上海的外资经济区范围小且较为分散,重点以浦西为主;高度外资经济区除了中心城区的南京路地区外,近郊以虹桥经济开发区、漕河泾为主,远郊则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2)1990年代,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进一步拓展,最明显特征就是:第一,陆家嘴崛起为中心城区的外资经济高地;第二,外高桥保税区、嘉定新城和松江新城的建设引导了上海外资经济空间向远郊扩展。(3)2000年以后,上海的外资经济功能空间趋于集中,基本形成了陆家嘴,虹桥、外高桥和张江四个主要的外资经济中心和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莘庄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次级外资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