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1-0115-05 修回日期:2010-12-31 《辽史·地理志》将辽代地域分为五道,其中上京道和中京道为辽代的草原地区。它东起今齐齐哈尔,经阜新,到渤海湾西岸,西到阿尔泰山西部的斋桑泊以西,南达燕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以南。相当于今新疆东北部、蒙古国全部、俄罗斯南部、黑龙江及吉林西部、辽宁西南和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 建城之前的北方草原区,是契丹和奚族的游牧地。史载:“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1]《营卫志中》,377“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3]卷137《外国列传第一》(1830)奚族虽有少量粗放农业,但仍以游牧为主。游牧生活决定了这两个民族不会在草原上建城市。至唐末,契丹始大,奚族“举国臣属”[1]《地理志三》(481),于是契丹尽有草原之地。强大的契丹族南侵中原,东灭渤海,大量中原和渤海人口被迁至草原地区。据邹逸麟不完全统计,有辽一代,至少有15~16万中原人和16~17万渤海人被迁到上京道。[4](79)此外,还有少量人口为避中原兵燹而自愿进入。为了安置这些进入草原的农业人口,大量的城市出现在草原上。 草原上的这些城市,从规模、发展水平上都无法与中原城市相比,因此,本文把“城市”定义为:草原上县级或相当于县级及以上的、有城墙及居民的聚落。而“城市群体”则是指草原上上述众多城市的集合。 目前,国内的学者们对辽代草原上的城市已有所研究,但其主要对象是上京和中京这两座都城,而对划原地区城市群体的研究则较少。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历史地理角度,对上京道城市群体为例,来对辽代划原地区城市群体的特点加以总结和分析。 一、主体:移民城市 辽代北方草原地区,分属上京道和中京道所有。在辽以前,这是没有城市。辽建国后,大量城市出现在辽以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为中心的草原上。就这些城市的人口来源看,无论是上京道的城市还是中京道的城市,基本都是由外来移民组成。本文选取其中之一的上京道为例,来进行分析。 《辽史·地理志一》(以下简称《辽志》)说,上京道辖“府、州、军、城二十五,统县五。”[1]卷37《地理志一》,439但真正列出的州县数,是府、州、军、城37个,县31个。①这68个城市是辽所设立的行政城市,而实际的实体城市为56个,因为其中1府、11州与其附郭县为同一城。通过考古、碑刻或其他文献,冯永谦又对上京道补充了春、懽、灵安、黑河、瞿、义、唐、通化、镇北、怀密、莫、奉、禄、全、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21州(以下简称“冯补”)。[2](191)可见,上京道目前可知实体城市为77个。这些城市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一)普通州县。上京道内的普通州县共59个,其中《辽志》载有43个,“冯补”中有16个。《辽志》中的这43个城市包括临潢1府,祖、怀等11州,临潢、长泰等31县。其中1府、11州与其附郭县为同一城市,所以实体城市只有31个。考察了这31县的人口来源,也就知道了《辽志》所载43个城市的人口来源。根据《辽志》,这31县按人口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由迁来的汉人所置。这样的城市有临潢、长春、兴国、爱民四县。如临潢县,“太祖天赞初南攻燕、蓟,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县临潢水,故以名”,[1]卷37《地理志一》,439其他三县也基本如此。②由迁来的渤海人而置。这样的城市为易俗、扶余、迁辽、渤海、长霸、咸宁、显理、富义、长宁、义丰、永安、长乐、临河、安民等县。如易俗县,“本辽东渤海民,……尽徙于京北,置县居之”,[1]卷37《地理志一》,440其余各县类似。③由迁来的多地人口共建。这样的城市包括长泰、潞、龙化、广义四县,其中长泰、潞县由汉人和渤海人共同建置,龙化县由女直、燕、蓟人所置,广义县是由“四征所俘”而置。④由迁来的他族游牧俘户所建。如越王城,“述鲁西伐党项、吐浑,俘其民于此,因建城”。[1]卷37《地理志一》,443⑤由迁入的渤海人和诸宫提辖司户所置。如定霸、保和、宣化三县。①⑥由括落账户建置。如玄德县。⑦没有记载人口来源的。有慈仁、乐康、孝安、兴仁四县。在这七类城市中,前五类都是由移民构成的。第六类的落账户,主要是指契丹的罪犯和奴隶,不是外来移民。而第七类的四个县,虽没有记载人口来源,但不排除其中有由移民所建的,因此,将其中一半看作是移民城市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这31县中,移民城市为28个。“冯补”中的16个普通州,由于资料甚少,目前还不能明确其人口来源,这里也将其中一半作为移民城市,那移民城市就是8个。由上可知,上京道普通州县中移民城市共为36个。 (二)头下军州。除普通州县外,契丹贵族们还在上京道建立了一些私城——头下军州。《辽志》中有16个头下军州,“冯补”中又有5个。按人口来源这些州可分成四类:第一,壕、原、福、顺四州分别是由“国舅宰相”、“国舅金德”、“国舅萧宁”、“横帐南王府”南征时所“俘掠汉民”置。第二,徽、成、懿、渭四州分别是由“景宗女秦晋大长公主”、“圣宗女晋国长公主”、“圣宗女燕国长公主”、“驸马萧昌裔”以媵臣户建。第三,横州是由国舅萧克忠以“部下牧人居汉故辽阳县地”而建。第四,凤、遂、丰、闾、松山、豫、宁、懽、义、唐、奉、全等11州没有说明人口来源。上述第一类是典型的汉人移民城市,第二类虽是由媵臣户所建,但其主要人口仍来源于渤海人和汉人,所以也是移民城市。第三类明确说明是由部下牧人建立,不是移民城。第四类虽没有明确的人口来源,但是根据“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这一建城条件来看,[1]卷37《地理志一》,448应该是以“俘掠”的人口所建,因此也算移民城市。可见,21个头下军州中,有20个是移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