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日期:2010-05. 1 引言 非正规部门(informal sector)是指“在官方认可和记录之外的那部分经济”[1]。非正规部门的概念最早由社会人类学家Hart[2-3]于1971年提出,但此概念被官方采纳是在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肯尼亚就业报告中,此后,有关非正规部门的研究在国外兴起,如今已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成果。在中国,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非正规部门并不是全新的,但作为学术研究,尤其是对地理学而言,非正规部门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因此,对国外非正规部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将有助于国内学者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 非正规部门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分析 2.1.1 非正规部门的边缘性 许多学者认为非正规部门是一种边缘经济,其本质是不发达的一种外在表现,出现在拉美、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其表现为,非正规部门以自我雇佣和家庭小生意为主要形式,主要从事小型商业活动,收入较低,通常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4-8];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平均工作时间长[5,7],由于缺乏技能和资金而更多地依靠亲缘和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9-10]。因此,与发达国家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转型国家的非正规部门更多表现为边缘的或半边缘的依附型和生计型经济[11-12]。 2.1.2 非正规部门的异质性 国际劳工组织在最初总结肯尼亚非正规经济活动的特征时,倾向于将非正规部门看作是同质性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非正规部门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如,非正规部门中既有与主流经济紧密联系、以非正规企业形式存在的非正规经济,也有与主流经济相分离、以自我雇佣形式存在的非正规经济。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劳动力嵌入模式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非正规经济活动进入方式[5]。 非正规部门内部存在3类活动:直接谋生的活动;为正规部门生产和销售的从属于正规部门的非正规活动;具有现代技术和资本积累能力的自主型非正规企业[13]。由于非正规企业相对于另两种非正规活动有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其经营相对高级化,也被称之为“企业化非正规部门”[14]。 非正规部门也可简单划分为非正规生产部门和非正规商业部门,其异质性表现在影响二者的因素不同,就业与生产关系影响非正规生产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其收入水平,而非正规商业部门中,产品和资本供给关系决定其经济活动和从业者生活的水平[15]。非正规部门的异质性还表现在其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研究发现,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个“核心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一个“边缘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16-17]。前者被称之为“核心非正规工人”,多为有技术的工人从事收入较好的自雇式非正规经济活动;后者被称之为“边缘非正规工人”,多为受剥削的低收入雇工。 2.1.3 移民、女性与非正规部门 移民是一些发达国家中非正规经济活动主要从业者。如移民在纽约制衣业中的非正规就业[18],迈阿密古巴移民的“飞地经济”和海地移民的“自雇经济”[5],伦敦的非正规家政服务业也多由被边缘化的移民从事[19],此外,中国移民在国外经营非正规小企业,如小餐馆,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5,18]。有学者将移民非正规就业的原因归结为当地人口构成的变化,当地人口比例的下降,加上某些部门的工资下降、工作条件恶化,本地工人纷纷退出,从而给移民在这些部门非正规就业创造了机会[18];也有学者认为非正规就业是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20]。 女性非正规就业在某些地区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生产组织方式的柔性化为女性参与如制衣业这样的行业提供了机会,女性可以在家中完成企业分包的工作[21];女性还多出现在帮忙经营家庭小生意中和某些低端服务业非正规部门中[22-23]。女性参与非正规就业既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兼顾照看孩子和做家务,但其工作负荷较重,收入较低,有的甚至没有报酬。 2.2 非正规部门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研究 2.2.1 非正规部门的空间集聚 非正规部门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有学者[5]总结了非正规部门的3种空间集聚形式:正规经济活动靠近廉价劳动力集中的移民社区,以非正规形式雇佣廉价劳动力以降低其生产成本;传统的“血汗工厂”迁出绅士化地区,取而代之的是迎合高收入群体需求的新形式的非正规企业;非正规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小规模集聚发展成集聚经济产业区,从而吸引更多的非正规部门。低收入移民社区对廉价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使其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非正规经济活动的聚集区,同时非正规部门也需要接近廉价劳动力和市场[24],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地方主义的趋势,有助于非正规部门在特定空间上的集聚[25]。 某些非正规部门,如街头小贩,多在城市高密度活动区集聚,如CBD、交通节点、交通线、公共市场、商业区等[4,26-28]。这些地方是人流最密集、交通最繁忙、商业活动最集中,也是城市地价最高的地方,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冲突区”[27],意即城市各种紧张关系的焦点。通常从城市商业中心开始,小贩的分布开始呈距离衰减,小贩的这种分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顾客[26],同时集聚也更容易产生广告效应以招揽顾客[29],也有的学者认为是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的相互强化加重了非正规部门的集聚程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