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维先生是世界著名地理学家,是继竺可桢之后的地理学一代宗师,我国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黄秉维先生就深入开展了自然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自20世纪50年代起,黄秉维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在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领域不断开拓进取。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地理研究所创建之初就设有自然地理组,并开展了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和汉江流域地理考察。5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期间建有地理组。1955年初建立自然地理组。1958年正式建立自然地理研究室。从那时起,自然地理研究室就是黄秉维先生实践其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 按照黄秉维先生的学术思想,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的科研方向是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综合体)的形成过程、类型和区域分异规律,尤其着重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区域差异,以及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这些领域成为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重要研究基础。 自然地理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以综合见长,紧密围绕自然地理的格局和过程这两条交织的主线,结合各个历史时期国家的重大需求,在黄秉维先生的指导下,先后开展过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动物区划、热量水分平衡、生物地理、土地类型及其评价、化学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 自然地理研究室完全按照黄秉维的学术思想组建。研究室内的学科组,按照黄秉维提出的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新方向设置,并长期在黄秉维指导下开展研究。赵松乔在区域地理,尤其是干旱区研究和土地类型及其评价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学科组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自然地理研究室建制亦几经变化,地理研究所的许多研究单元的部分或全部都是从自然地理研究室孕育和分化出来的。 在黄秉维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总结和回顾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与自然地理研究室的学科方向将有利于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和在新形势下自然地理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1 发挥地理学的综合特长 近代地理学研究的是作为人类居住的地表。在传统的科学中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已有分离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然地理学各分支迅速发展,离心倾向日益强盛。综合性工作日益势微,综合性的自然地理工作亦日落西山,一蹶不振(见:黄秉维,自述,《自然地理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科学出版社,1993)。 面对这一落后局面,黄秉维提出:地理学应该发挥它的固有特点,发展综合性工作。综合研究是发展自然地理学最主要的方向,同时也是带动部门自然地理学最有效的途径。在弱干强支的情况下,综合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采取逐步综合的方法。竺可桢与黄秉维多次讨论后认为,综合是地理学存在的依据,但肤浅的综合站不住脚,必须有分科的深入研究,而且不能有重要的缺门。有一个常设机构,较容易将广与深结合在一起(见:黄秉维,自述,《自然地理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科学出版社,1993)。1955年8月黄秉维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着重发展综合工作”,“建立普通自然地理组与生物地理组”(见:“参酌格拉西莫夫院士建议重订地理所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档案)。这表明自然地理室的设立已到了操作阶段。 这是自然地理研究室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依据。但他认为,综合工作只能由少数人担任,也只有少数人勉强能做综合工作。以较多力量发展各个分科顺应当时的倾向,也是他们的共识。自然地理各分支要有较充实的数、理、化、生基础知识,要采取实验方法。 地理环境中现代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地表热量、水分的分布、转化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过程的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研究。景观学和土地学从类型结构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综合研究,而自然区划则从区域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地理环境中的水热物理过程是自然地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对于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性起着主导的作用。黄秉维的上述思想是自然地理研究室早期学科建设和研究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 2 发展实验地理学 地理研究工作传统上主要是区域性的工作,方法主要是考察和其他资料的汇总,基本上是一种“纸上”工作,为宏观区域决策提供依据。20世纪40年代苏联地理学在实验研究上有发展。概括苏联地理学的经验,以及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不足中,黄秉维深切感到:“原来要发展地理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研究及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想法,由此而进一步加强”。黄秉维倡导的实验地理研究工作推动了地理学下述几个转变:由单一“纸上”工作到“纸上”工作与“地上”工作相结合;由单一区域性的工作到点、片、面相结合;由以定性为主到定性定量相结合;由以综合为主到综合与分析相结合。在发展实验地理学思想的指引下建设了多个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实验工作,兴办了野外实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