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日期:2011-01-04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11)02-0045-50 中巴建交60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一直没有出现过大的曲折和波动,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被誉为“不同社会制度关系的典范”,两国被称为“全天候的朋友”。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巴基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可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两国关系曾一度受到严重影响。“巴美结盟,特别是巴基斯坦加入敌视中国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不可避免地使中巴关系笼罩上了一片乌云。”“在巴美结盟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巴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① 这一情况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1961年工作总结认为:“一年来实践证明,巴有意同我增进些友好气氛,也主动作些改善两国关系的措施。”②第一亚洲司在1961年12月16日的报告中也认为,巴基斯坦向改善中巴关系迈进了一步。③1963年,随着中巴边界协议的签订,两国关系开始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巴边界协议的签署,是中巴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中巴友好合作关系走向成熟。”④ 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一改之前对中国的态度,致力于改善和新中国的关系呢?笔者根据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最新解密的档案,尝试对巴基斯坦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善和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巴印、巴阿关系 印度和阿富汗是巴基斯坦的两大陆地邻国。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后,和印度、阿富汗主要由于在克什米尔问题、巴克同尼斯坦问题上的纠纷而关系长期不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和其两大陆地邻国之间的关系再次出现了非常紧张的情况。 1.巴印关系因为克什米尔问题恶化 巴基斯坦独立以前,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巴分治”方案,决定把印度分为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的印度,但是对其中土邦的归属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克什米尔归属埋下了祸根。1947年10月,两国独立后不久,即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此后两国关系长期不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关系再度紧张。 1961年7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访美,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影响美国改变其“重印轻巴”的政策,印度自然十分不满,结果印巴矛盾升级。“印度统治阶级对阿尤布此行表现不安:对阿在美反印宣传和上述后两点‘收获’尤为不满。虽未敢对肯尼迪有责难之词,但由尼赫鲁带头发动了反巴宣传。尼赫鲁指责阿尤布访美言行是‘一出戏’、‘不知羞耻’,出于‘仇印’和‘好战心理’,并宣称印正结合世界局势研究北部边界和巴、中‘侵略’。尼还亲赴克什米尔印占区视察,加强该区的内外布置,特别是停火线上的军事部署。对此,巴一方面由阿尤布出面反击,另一方面又策动克什米尔巴占区的‘领袖们’利用群众反印宗教情绪,宣传须以‘圣战’或‘派遣志愿队’作为解决克邦问题的手段。结果出现阿尤布上台以来印巴关系空前紧张的局面。”⑤ 1962年5月3日,中巴关于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发布后,印度为了摆脱两面树敌的情况,急于缓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在美英的撮合下,再次把克什米尔问题提到了联合国,但是因为印巴双方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相差太大,1963年“第六轮印巴部长级会谈5月15日在德里开会,次日发表公报宣布谈判失败。至此,勉强拖延半年之久的印巴会谈终于破裂。”⑥谈判的破裂使巴基斯坦看到了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真实立场和底线,使巴基斯坦明白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不可能达成任何有效的和解。谈判的破裂使印度也看到了双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的根本差别,印度开始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力图把克什米尔从事实上归并于印度。据中国驻巴使馆1963年10月12日报告:“自9月初印政府指出,把克邦‘元首’和‘总理’重新任命为‘总督’与‘首席部长’,像其他省份一样。”⑦同年11月27日“尼赫鲁在人民院的讲话确认了这些,并说,赋予克什米尔以特殊地位的印度宪法第370条将‘逐渐消失’,等等。”⑧印度的做法对紧张的印巴关系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时又发生了印占克什米尔地区伊斯兰教教祖头发被窃、清真寺被焚的事件,这在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巴基斯坦看来,无疑是巨大的侮辱,在巴基斯坦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巴基斯坦从官方到民间、从舆论到媒体,可谓是群情激愤,掀起了反印高潮。⑨此后,两国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关系继续恶化,并直接导致了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 2.巴阿关系重告紧张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因为巴克同尼斯坦问题关系长期不和,甚至因为这个问题,两国在1955年和1961年两次断绝外交关系。 巴克同尼斯坦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巴基斯坦原西北边省的绝大多数人是属于阿富汗的穆默德族、阿弗里第族、瓦吉尔族、巴查尔族等,这些部族的总名为“帕坦”族,阿富汗人称之为“巴克同人”。英国殖民者为了征服阿富汗,在1893年通过它的代表杜兰德强迫阿富汗君主签订了规定印度、阿富汗新边界(即所谓杜兰德线)的协定。杜兰德线不顾居民的祖籍,硬把各帕坦部族的领土分为两部分,结果,同一部族的成员变成了不同国家的居民。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后,杜兰德线就成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国界。但阿富汗声明杜兰德线无效,要求巴基斯坦给予帕坦民族以自决权,巴基斯坦则指责阿富汗干涉内政,几次谈判皆无结果,巴阿关系长期不和。 1955年,因为巴基斯坦要把西巴各省邦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两国矛盾集中爆发。此后两国关系曾出现过缓和的迹象,但到了1960年初期两国关系再现紧张局面。中国驻巴使馆的一份材料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阿紧张关系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时期是从1960年1月至1962年3月。这两年多中,巴阿关系总的说是一贯紧张,紧张的程度愈益加剧,直至断绝外交关系。……根据一些事件的性质,概括地分为四个时期如下:(1)1960年初至9月,巴阿关系经过极短暂的缓和后迅速转入紧张。主要事件是赫鲁晓夫访问阿富汗前后所引起的巴阿对抗。(2)1960年9月至1961年7月,这段近一年的时间中,连续不断的严重边境事件是巴阿关系的特点。(3)1961年8月至12月,巴阿关系恶化的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峰,——断绝外交关系。(4)1962年以来,美国虽然极力从中撮合,但巴阿关系并未得到改善,仅在美国压力下阿富汗开放了封锁达5个多月的边境,通过巴基斯坦的过境贸易暂时部分地恢复。”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