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英美学者关于英属黑非洲帝国衰落原因的研究

作 者:
杭聪 

作者简介:
杭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北京 100006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美学界对于英属黑非洲帝国衰落原因的研究发生了转变,新成果不断涌现。本文以专题为线索,揭示英美学界研究的不足,揭示英属黑非洲帝国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0)04-0181-07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英国企图以非洲殖民地为核心再建新帝国,但终未得逞。探究其中的原因,成为理解英帝国最终衰落原因的一把钥匙,所以对于英属黑非洲帝国衰落原因的研究与该进程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英美学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研究高潮。① 1988年麦克米伦政府(1957-1963年)档案的解密,使该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因此,本文着重介绍1988年之后的研究状况。

      一 英国与帝国衰落

      英美学者具有以英国为中心解释帝国衰落原因的传统。在1988年麦克米伦政府档案材料解密之前,只有摩根(D.J.Morgan)作为特权学者利用了此时期的政府档案。从英国利弊取舍的角度,他研究了帝国政策制定的原因。② 这种研究思路,将殖民撤退进程转化为英国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撤离各个殖民地的时间问题成为英国决策者以何种标准做出取舍的问题,殖民撤退进程看似完全掌握在英国手中。英美学者在决策标准上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政治、防务因素主导派与经济因素主导派。

      在政治、防务派看来,英国决策首要考虑帝国对维持英国世界角色的作用。雷诺兹(Reynolds)更是认为殖民撤退不可能是“任何直接经济考虑的结果”。③ 赫明(Hemming)指出,英国决策者确信殖民撤退能更好地保证英国世界地位,才制订了殖民撤退政策。④ 另有学者通过对《1957年防卫白皮书》的研究,强调将防务重心从常规军备移向核军备,导致了海外帝国战略点重要性下降,坚定了英国政府实行殖民撤退政策的决心。⑤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政治、防务的角度看,殖民地的益处并没有丧失。约翰·达尔文(John Darwin)认为,“按照摩根的标准,快速撤离殖民地没有多少好处”。⑥ 麦金太尔(McIntyre)同样认为,出于政治和防务的考虑,英国“永久撤出”殖民地是不利的。⑦ 除了直接研究英国决策主要依据外,英美学者也研究了英国国内政治对决策的影响。从豪(Howe)所作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国内的反殖力量并不能影响殖民撤退的主要进程。而且,在麦克米伦政府时期,英国国内主要的舆论氛围还沉浸在对帝国的向往之中,⑧ 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都对保有帝国怀有广泛的共识。⑨ 上述学者多秉承了熊彼特式的立场,将英国政府的政治和防务考虑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相隔绝,甚至同所有的经济背景都割裂开来,好像帝国的维持仅仅是出于本国政客和军事“贵族”的要求。这一点无疑值得商榷。

      几乎没有历史学家否认战后初期非洲大陆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争论主要围绕1953年之后殖民地对英国的经济价值展开。否定殖民地价值的学者认为:第一,朝鲜战争结束后,殖民地作为农产品和原材料供应基地的地位下降了。这是因为世界市场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需求的减少,便利了英国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供应,合成工业和本土农业的发展也减少了英国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第二,朝鲜战争结束后,殖民地弥补英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作用下降了。殖民地生产的原材料价格跌落,使得殖民地开发计划不再能获得预期的高额利润。保有殖民地不再有利于英国经济,融入美国主导的多边贸易和货币体系对于英国更为有利。于是,从1953年起英国政府开始追求经济自由化政策,最终在1958年实现了英镑可自由兑换。⑩ 在这些历史学家看来,英帝国已经成为和现代英国经济需要不相关的事物。即便失去了帝国,英国一样能享受经济“黄金”期。(11) 所以,英国政府并非完全支持跨国公司在殖民地的活动。(12) 还有一些学者走得更远,将帝国视作英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成为英国经济“衰落”的根本原因。按照此种解释,英国制造业者习惯于帝国市场并满足于此,贻误了参与欧洲经济整合的时机,更贻误了产业升级的步伐;甚至殖民地英镑结存的增长也威胁了英国经济的稳定运行。(13) 肯定殖民地价值的学者认为:1953年后英国大臣们并没有减少对英国和英帝国-联邦经济联系的关切。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英镑区这一媒介保持英国和英帝国-联邦的金融关系。(14) 即使在1961年英国第一次申请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资格之时,英国政府都不认为保持同英联邦的贸易和发展英国在欧洲商业是相互排斥的。(15) 英国官员仍然希望保留既存的商业体制,(16)完全为跨国公司在殖民地的活动服务。(17) 甚至英国政府在制订殖民地撤退政策时,都没有低估殖民地的经济重要性,而是怀有“雄心勃勃的想法,即殖民地更早而非更晚获得独立较有利于英国贸易。”(18) 到了60年代的工党威尔逊政府仍将英国和英联邦的商业联系放在决策的核心位置上。(19)

      上面从经济角度解释英帝国解体原因的英国学者,多秉承霍布森的立场。霍布森认为,如果资本家把投向海外的剩余资本撤回国内重新分配,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两难困境可以自己解决。如此一来,帝国的维持或废止成为英国的政策手段,所以,有英国学者们认为英帝国的解体过程就是英国撤回海外投资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20) 这一观点有倒因为果之嫌。应该说,殖民撤退促成了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