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

——中国古史学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敦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79年《世界上古史纲》上册出版后,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对古代城邦问题展开了连续不断、日益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古代城邦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对于古代世界早期国家形态的探索和考察,本文拟将中国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讨论情况作简单介绍,以增进国内外学者在古代城邦问题上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

      一

      早期国家形态问题,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西方学者认为城邦(Polis,City- state)是古代希腊、罗马所特有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东方专制主义”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东方国家的政治特色。我国学者多半也持此说,或受其影响。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发展,国际学者们发现在古代两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最早都曾在相当长时期存在过不少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地区而形成的小国,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颇为相似,因而也将它们称为City- state(城邦或城市国家)。古史学者逐渐对古代城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在中国,情况亦然。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对世界古代史和城邦问题进行了多年研究,在1979年与其他一些学者合作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一书,对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提出了古代城邦普遍说,建立起从城邦到帝国的古史体系。他认为:“最早的国家,就现在所知道的,都是城市公社,城市国家,或简称城邦……奴隶制城邦是古代一切奴隶制国家必经的阶段。”① 《世界上古史纲》的发表把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大大推向前进,特别是掀起了关于城邦问题的讨论热潮。在1979年成立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迅即于1980年、1982年和1983年先后召开了关于城邦问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孔令平高度评价《世界上古史纲》上册的新成就,特别是关于奴隶社会前期的普遍规律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的新观点。② 但左文华不同意《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的观点,与之进行商榷。③《世界历史》则先后刊登了顾思作的《国外研究古代城邦的一些情况》、远方的《关于世界古代城邦的几个问题》、王敦书、于可的《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陈隆波的《城市、城邦和古代西亚、北非的早期国家》和廖学盛的《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等多篇文章。远方的文章是对世界古代史学界关于古代城邦问题各个方面的各家看法的综述。王敦书、于可、陈隆波的文章在肯定《世界上古史纲》一书的重大学术价值的同时,对古代城邦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不同意见。此外,顾准的遗作《希腊城邦制度》为其在1974年前后的读书笔记,对古希腊城邦制度作出全面探讨,论述精详,但主张古代东方国家不存在城邦制度。④ 其后,王阁森发表《从古罗马城邦看古代城邦的结构与特征》一文,通过分析罗马城邦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而论述古代典型城邦的特征。⑤ 1985年,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由廖学盛和施治生组织国内一些学者,主编翻译了《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一书,向国内世界古代史学界介绍国外学者对古代城邦问题的研究成果。⑥

      值得注意的是,林志纯还将其城邦普遍说应用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接连在《历史研究》杂志发表《孔孟书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国城市国家制度》和《从〈春秋〉称人之例再论亚洲古代民主政治》两篇论文,力主中国古代存在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中国古代城邦说最早由侯外庐先生在其《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中提出,其后台湾学者杜正胜先生更有《周代城邦》专著加以探讨。林志纯的著述则促进了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有的学者采用了城邦说,但与林志纯的看法不同,如田昌五、林甘泉。有的学者不同意城邦说,如赵伯雄在《周代国家形态研究》一书中有“周代城市国家说驳议”专节。

      为了将城邦研究更推进一步,林志纯又组织出版《古代城邦史研究》一书。⑦ 这是继《世界上古史纲》之后,对古代世界各地区的城邦史进行综合考察和具体探讨的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但其中第14章“论周邦的建立及周王与多方的关系”的作者陈连庆不同意殷周城邦或城邦联盟说。此外,林志纯还编译《孔子的政治学——〈论语〉》一书,⑧ 发表《雅典帝国与周天下——兼论公卿执政制时代》和《中西古典民主政治》等文,更写成《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⑨ 巨著,进一步阐明其观点。

      1993年9月,中国世界古代研究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了中国第一届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会议,古代城邦是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杜正胜作了“中国古代城邦说”的主题报告,其他的有关论文和论文提要甚多,如何兹全的《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林甘泉的《中国古代城邦的政治体制》、陈唯声的《城市与城邦的起源与演变》等。会议促进了中外古史学者之间的交流,推动了从全球的角度对古代世界的政治和文化进行综合考察和比较研究。

      1996年,胡钟达先生系统论述古代中国和希腊乃至世界国家制度的发展,着重探讨专制王权和民主政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⑩

      最后,1993年和1997年,施治生与刘欣如和郭方以及其他一些学者合作,主持编写了《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11) 和《古代民主和共和制度》(12) 二部力作,对古代世界各国的国家形态特别是王权与专制主义和民主与共和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二

      以下我简单概述几家主要学者的观点。

      1.林志纯观点

      林先生认为城邦或邦是最早的政治单位,产生于旧社会转入新社会之初。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是城邦时期的特点。城邦是自由民、公民的集体组织。自由民是城邦的主人和全权者,对于其他非全权者、无权者,尤其对于奴隶,是统治阶级。但公民内部逐渐分化,而有贵族与平民之分,富者与贫者之别。城邦的土地所有制是古典所有制,即公有和各家的私有并存,如中国的井田制。城邦的政治制度的出发点是民主政治。城邦首领邦君起初选任,后变世袭,由传贤而传子。城邦会议包括民众会和长老会议,原为民主机构,后有的变成贵族会议,在古代中国是诸大夫和国人的会议。城邦首领起初偏重执行宗教任务,后逐渐加强政治军事的比重,或者邦君一身而兼祀与戎之职,或另选执政之人分掌。大体上说,有偏重宗教方面的君,偏重军事方面的王和偏重政治方面的卿。城邦时代无专制君主,也不知专制政治为何物。城邦的政治形式经历了原始民主制、原始君主制、公卿执政制和向帝国过渡四个阶段。城邦发展中不时出现改革家和独裁者,有的是僭主式的人物,如乌鲁卡基那、伊尹和共伯和;有的为调停式人物,如梭伦、管仲和子产。孔子也曾是改革家和独裁者。城邦与城邦联盟并存,城邦联盟并不是国家,在中国古史上称“天下”。(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