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女神的传播与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巨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娜娜女神崇拜源于古代两河流域,后被波斯帝国所继承。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时代的来临,开始在西亚、中亚地区与希腊、印度、伊朗的各种类似神祇和崇拜相混同,最后由祆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虽然她的身份、形象、职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特征依然保留。从两河流域到中国,从城市女神到祆教神灵,她的演变过程实则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认同现象的一个缩影。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宗教认同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宗教信仰或崇拜的对象被其他的地区或民族所接受,并将其与自己相似的神祇混同为一。比如,希腊人的神就得到罗马人的认同,将其大部分改换名称后变成为自己的神。希腊人也是如此,他们所到之处,总是愿意将当地的神与自己的神等同,这样就出现了像宙斯—阿蒙(Zeus-Amen),瑞亚—库柏勒(Rhea-Cybele)这样的混合神。当然,宗教认同并非希腊罗马人所独有,在古代的西亚、中亚和印度,这样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所重点考察的娜娜女神的广泛认同和持久传播就是典型的一例。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娜娜女神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相关的碑铭、钱币、雕塑、墓葬、城市遗址的发掘也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能。鉴于国内有关考古资料的匮乏,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①,对她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身份、职能、形象的演变进行一番追踪溯源式的考察,旨在说明:只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认同才有可能实现,但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入,被认同对象的变异似乎也在所难免。

      一、娜娜的起源及其与伊南娜—伊什塔尔的认同

      娜娜女神是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最古老的神祇之一,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代末—前3000年代)。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2—前2000年),这位女神具有了苏美尔神话中的性爱、丰产和战争之女神伊南娜(Inanna)的特征。伊南娜的本义是“天之女王”(Queen of Heaven),苏美尔神话中她以“天地之女王”(the Queen of Heaven and Earth)而著名,掌管万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繁衍。②她是月神南那(Nanna,即阿卡德语中的辛,Sin)和芦苇女神宁伽尔(Ningal)的女儿,太阳神乌图(Utu,即阿卡德语中的沙马什,Shamash)的妹妹,早在乌鲁克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就已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早期形象与狮子相联系,可能是她力量的象征。她也是乌鲁克城(Uruk)的保护神,是金星神,常常被表现为站在两个雌狮的背上。根据苏美尔神话故事,她曾经下到地府,但死而复生,返回人间。③因此,她的雕像以及与她有关的象征符号和形象(如玫瑰或圆形花饰、八角星、头巾、狮子、红玉髓等)也常会在死者的墓中出现,以护佑死者在冥界过上好的生活。④伊南娜有许多苏美尔语的名字,娜娜是其中之一。伊南娜在阿卡德语中的对应神是伊什塔尔(Ishtar)。因此,娜娜可以和伊南娜、伊什塔尔相联系,可以视为不同名称下的同一位神,伊南娜—伊什塔尔的狮子也就成了娜娜的标志。但娜娜与伊南娜—伊什塔尔就个体而言,都还是独立的神,分别有自己的祭所,娜娜只是吸收了他们的职能和特征才与其相联系和认同。⑤

      娜娜的身世也体现了她与其他美索不达米亚神的认同。在一首古巴比伦时期的赞美诗中,显示娜娜的父亲是天空之神An(Anu),他赋予了她最高女神的地位。⑥但在新发现的属于新亚述时期一首献给娜娜的赞美诗中,娜娜的父亲仍然是月神辛(Sin),这显然是由于娜娜与伊南娜—伊什塔尔认同的结果。该诗的主要内容是将娜娜视为两河流域南部诸多城市的保护神,描述她在这些城市、神庙的不同名称、身份、地位以及她的不同丈夫的名字。⑦该诗前两节保存比较完整,可以看出她与美索不达米亚诸神的联系。

      第一节:

      1.我的神母(My Lady),辛(Sin),伊南娜,生于……同样地(?)/我是同样的一个(?)

      2.我是辛的智慧的女儿,沙马什(Shamash)深爱的姐妹,我是博斯帕(Borsippa)城的强者,

      3.我在乌鲁克是一位神奴(神妓),我在达都尼(Daduni)有丰满的双乳,

      4.在巴比伦,我长着胡子,但我仍是娜娜。

      第二节:

      1.乌尔(Ur),乌尔,伟大的诸神的庙堂,同样地(?)

      2.他们称我乌尔的女儿,乌尔的女王,尊贵的辛的女儿,她到处行走,进入每一个家庭。

      3.她是一位神圣的女神,掌握着人们的命运;她诱拐走了那位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子,

      4.她把那位青春少女赶出了闺房——但我仍是娜娜。

      这两节诗文透露的信息非常明确:到新亚述时期,娜娜已经在两河流域地区得到了普遍的接受。由一位乌鲁克的城市女神变成了地区性的女神,可以和博斯帕、达都尼、巴比伦、乌尔等城市的许多女神相认同,但她从伊南娜—伊什塔尔崇拜那里接受过来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作为太阳神的妹妹、月神的女儿,她仍然是各个城市的保护神,为人们带来胜利、情爱和丰饶。

      二、波斯、希腊化时期娜娜与伊朗、希腊女神的认同

      波斯阿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纪中期兴起于伊朗高原,很快就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的核心区域是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的西亚地区。波斯人虽然奉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即汉文史料中的祆教(拜火教)为国教,但并不排斥各地原有的宗教。他们将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犹太人释放回去在耶路撒冷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就是很好的说明。对于在两河地区普遍流传的娜娜女神崇拜,波斯人也欣然接受,并将其与伊朗掌管水、星星和命运的女神(Water Goddess)阿纳希塔(Anahita)相认同。⑧据古典文献记载,波斯人曾在米底都城埃克巴坦纳建有一座名为“Aene”或“Nanaea”的女神庙。该庙富丽堂皇,金砖银瓦,柱子上镀着黄金。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公元前222—前187在位)洗劫了该神庙,所得金银用以铸币竟达4000塔兰特(talent)。⑨普鲁塔克明确提到这座神庙属于阿奈提斯(Anaitis)女神⑩,而Anaitis就是波斯语Anahita的希腊语形式。可见,娜娜—伊什塔尔—阿纳希塔的认同在波斯帝国时期已经出现并享有盛名,Aene、Nanaea或从Anahita、Nana转化而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