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留云与《致富新书》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义雄(1962-),男,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鲍留云(Samuel Robbins Brown)是鸦片战争前后马礼逊学校的校长,是容闳等人的教师和到美国留学的资助人。他在中、美、日近代教育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留下的作品中,《致富新书》非常值得注意。《致富新书》是鲍留云在美国经济学家著作的基础上重新译编而成的,可能是最早的中文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全书共19篇,论述了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商品价值与价格、经济与政治关系等内容,涉及了当时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面。该书尽量用当时中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阐述农、商平等的思想,以及“自由贸易”的主张。书中阐述的经济学思想观念,还比较简单浅显,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很新鲜的知识和思想。它的刊行,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1)03-0088-09

      鲍留云(Samuel Robbins Brown,1810-1880)是鸦片战争前后由马礼逊教育会(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设立的马礼逊学校的校长,是容闳等人在该校学习时的教师和到美国留学的资助人。在不少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作品中,他的名字被按照译音写作“布朗”或“塞缪尔·布朗”。但10余年前,香港学者李志刚先生就提出,应该在研究中使用其中文名“鲍留云”,根据就是,他在自己所编《致富新书》中署名为“合众国鲍留云”①。近年来,相关出版物在谈及Samuel Robbins Brown时,已渐渐使用鲍留云这个中文名字。

      《致富新书》是一部篇幅不大的政治经济学通俗读物。在笔者看来,它非常可能是最早的中文经济学教科书,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李志刚先生在10余年前曾寄给笔者一份《致富新书》的复印件,供笔者研究之用②。近来,笔者对这份文献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甚感有进行专题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对鲍留云之来华经历进行一些梳理,并结合《致富新书》刊行的时代背景,对此书进行初步研究,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正。

      一

      鲍留云于1810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新教徒家庭。他的母亲极具宗教热诚,是“美国最早且最好的圣歌作者之一”,被他的传记作者形容为“一位传教士母亲”③。这种家庭氛围,对鲍留云无疑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少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马萨诸塞州的孟森学校(Monson Academy)度过他的中学时代。容闳和后来他所促成的中国幼童留美,正是在这所学校就读的。鲍留云在离开学校后,即开始他的教书生涯,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同时,他还继续坚持学习。经过努力,他进入耶鲁大学,并在1832年从这所著名的大学毕业④。

      耶鲁毕业生的身份并未使鲍留云感到满足,据说,纽黑文的寒冷气候也使他健康状况不佳,故他在离开耶鲁后,南迁到南卡罗莱纳州,进入哥伦比亚神学院(Theological Seminary at Columbia)学习了两年。在这期间,鲍留云依靠在巴汉维尔青年女子学院(Barhamville Young Ladies Seminary)教授音乐获得经济来源。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来华的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William Boone)的妻子,以及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母亲⑤。在这两年中,鲍留云也恢复了健康。之后,他北上纽约,担任纽约聋哑人学校的教师。同时,他又进入当时刚创办不久的协和神学院学习,成为首届学生之一。他在协和神学院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在中国和日本的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838年,鲍留云从协和神学院毕业后,即向传教机构美部会申请前往中国。其时,美国尚未从1837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而美部会之前已经向中国陆续派遣了几名传教士。故他的愿望暂未实现。鲍留云继续在纽约聋哑人学校教书,同时等待机会。

      此时,广州的“马礼逊教育会”已经成立并开始运作。1837年1月,该会分别致函耶鲁大学和“英国海外学校协会”(British and Foreign School Society),请他们代为物色教师,以便在中国开办学校。该会的成员之一、美国商人奥立芬(David Washington Cincinnatus Olyphant)在回美国期间,拜访了耶鲁大学的三位教授斯利曼(Silliman)、古德列支(Goodrich)和吉布斯(Gibbs)。这三位教授对马礼逊教育会的事业深感兴趣,故奥立芬当即请他们作为寻求教师的受托人。他们很快找到了正在纽约聋哑人学校教书的鲍留云,确定请他到中国做马礼逊学校的教师⑥。

      鲍留云在1839年到中国,在广州和澳门、香港等地活动,其主要职责是担任马礼逊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他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开创了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和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事业,直至因各种原因,在1847年与妻子一道,带着容闳、黄胜和黄宽离开中国,回到美国。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者经常讲述的经典故事。而鲍留云夫妇当年携去美国的容闳等人日后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的积极影响,也使得鲍留云或布朗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中外各种史书之中。对这些内容,本文已不必赘述。

      鲍留云在回美国后,由于其夫人健康方面的原因,没有再回中国。但他继续为马礼逊学校尽力。他先将容闳等三人送到孟森学校安置好,随后在几个城市作了几场以中国为主题的演讲,为此时仍在香港开办的马礼逊学校筹集资金。1848年,他开始在纽约州的罗马学院(Rome Academy)担任教职。1851年春,纽约州奥本(Auburn)附近的一个归正教会“沙滩教会”(Sand Beach Church)请他担任牧师之职,他“愉快地接受了”⑦。鲍留云在1838年前往中国前夕,就在纽约第三长老会受按立为牧师,故此次到归正会任神职也可以说实现了自己原来的愿望。他在此教会任职至1858年。在此期间,他参与创办美国最早的女子大学埃尔迈拉女子学院(Elmira Female College),一度担任筹备委员会的主席,从而在美国女子教育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