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之另面

——1900年英军登陆上海事件考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海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235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与之同时,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订约互保,基本维持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同年8月英军登陆上海事件,是对“东南互保”的最大的一次外力冲击,其后并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一事件体现出英国一贯来对在长江流域特殊利益的关心,也凸显英国政府、驻沪领事当局及在华商业团体在追求共同目标时,落实于具体手段和策略的微妙分歧。而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应对事变之际,心态也经历了曲折,他们的外交观念和手法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可帮助我们理解上世纪初年清朝督抚外交的实况。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0)04-0119-13

      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迅猛兴起于华北,与戊戌以来日趋紧张的中外关系相互激荡,导致战争爆发;与之同时,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订约互保,基本维持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局面。这一历史的阴差阳错,深刻影响到清朝国内政治与远东国际关系的走向。“东南互保”既然为“保”,保护的当然是和平,其为当时和后世赞赏的也是域内外辑睦、两不相扰的效果,但表面风光背后,其实不乏曲折,甚至全局崩坏的危险。①“互保”和破坏“互保”的两种倾向始终是共存竞争的。关于后者,冲击最巨莫过于1900年8月英军登陆上海事件。其后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德、法、日相继派兵抵沪,由于各国相互牵制,实际上仍维持了平衡局面,英国的冒险没有成功。需要追问的是,既然中外间事实上已然达成“互保”约定,英国坚持派兵登陆的动机为何?此举指向目标有无脱出“互保”范畴?而在此过程中,作为东南地方首长的刘坤一、张之洞作何立场,又如何反应?如果联系到上海租界本身特质,即租界统治者与宗主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时列强军队联翩登陆更显得非同寻常。

      国内早期义和团运动研究中的中外关系部分,基本是被纳入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脉络中展开叙述的。较近的研究已脱出政治批判的视野,不仅注意到刘、张等人外交观念的演变,而且对外国对华政策有所辨析。②海外研究则更多强调当时远东国际竞争的背景,并注意到外交互动中双方内部各自的复杂状况。③总的来看,现有研究已达到相当程度,但远非臻于至善。有关此事的来龙去脉,尤其东南督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仍显得不够明朗,而在史料综合利用方面也有继续拓展的空间。④本文拟利用中外史料,对此事件进行再研究,力图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厘清既存的历史疑问,并对当时中外关系的具体特征作必要的研讨。

      一 英舰入江及刘、张的最初应对

      (一)长江告急

      早在华北局势恶化之初,作为在长江流域拥有最大利益并最具权势的国家,英国就表现出积极干预的姿态。6月14日,由天津开往北京的西摩尔联军尚在途中,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霍必澜(P.L.Warren)已经开始策划,避免骚乱蔓延至南方。他致电政府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建议“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达成一项谅解”,从而使他们得到英国“有效支持”,在其辖区维持秩序。⑤此处“有效支持”显然指向军事干预,这样做不仅将巩固英国所处优势地位,而且很可能开拓一种新的保护模式,为进一步垄断地区利益打开方便之门。⑥

      霍必澜的建议很快得到政府同意。长江流域的地位问题早就为伦敦所关注,在他电报到达前一天,海军部已接到指示,如中国局势全面崩坏,要赶在任何外国占领舟山或南京要塞之前采取行动。⑦6月15日,霍必澜与驻汉口总领事法磊斯(M.F.A.Fraser)同时获取授权,向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提供保证:如其采取措施维持秩序,将得到英国军舰支持。⑧次日,上海舰队派出“仙女”号、“红雀”号军舰分别开赴南京和汉口,原先驻泊香港的“无畏”号驶往吴淞口待命。⑨

      6月17日,法磊斯赴湖广督署传达本国意向。不久前,张之洞刚刚查办湖北天门县发生的骚乱,在与法磊斯会晤时,他进而承诺将对这类事件做出“迅速和彻底的处理”,至于英舰入江保护,他示以感谢,但为避免误解,坚持不肯接受。⑩据随访的江汉关税务司何文德(J.H.Hunt)记录,张担心的是“英国军队一到,别国的军队也就跟着来,那好比火上加油,后果如何,他就不能负责了”。(11)换用张本人的话,他已与刘坤一商妥,并达成如下意见:

      长江以内上下游,有我与刘峴帅两人,当力任保护之责,必可无事。若英水师入江,内恐民间惊扰生事,外恐各国援例效尤,转为不妙。若虑他国占先,吴淞外英舰甚多,英舰不入,他国不敢。似此镇静密防,最为上策。(12)

      对于外国调兵入江,张抱有排拒之心,应对策略则为自任保护,使外人失掉干预口实,并以长江口外英舰为挡板,制约别国行动。此前有俄船载兵抵达汉口,张认为“必是俄派陆兵入江干预”,结果俄船并未登陆,他又想当然地归因“为英所阻”,从中看到各国牵制的效力。(13)虽然这并非事实,张却因此对“羁縻”手法平添了信心。事后,他将与法磊斯谈话向刘坤一传达,并要求“速切告税务司及上海道,转达上海英总领事,力任保护洋商之责,以杜藉口窥伺为要”。(14)

      据张幕成员郑孝胥日记:“是日英领事见南皮,询何所部署,南皮以保商务、靖内乱自任。夜既寝,南皮复来召,至二点乃出。”(15)可见张之洞与其幕僚连夜筹谋对策的情状。次日,张以江、鄂名义致电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政府做出正式回应,表示长江地方兵力足以维持秩序,将力任保护洋商、教士,无须劳动他力。(16)同一天,札饬江汉关道岑春煊照会英领事,告以相同意见。(17)

      作为“羁縻牵制”策略的具体运用,此后张之洞又通过驻美、日外交代表,谋求两国助力。他注意到美舰没有参加大沽之战,对华态度尚好,认为这是可利用的机会,希望其出面“仗大义持公道”,借以制衡英国。(18)美国政府迅速回应,表示信任东南督抚有能力维持秩序,只要保持目前安定,美国无意派出陆海军。(19)张尤其注重日本力量,曾表示说:“保全长江上下游,不独中国之利,亦日本之利也。日本当道尤当助鄂。日肯助鄂,鄂亦能助日。”(20)而日本政府同样不乐见在其利益众多的长江流域由英国一家独大,只因国际地位使然,不敢轻率发言,及美国做出前述外交声明,很快予以附议。(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