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海荣,北京大学历史系2008级博士生。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甲午战后,光绪帝颁下“改革谕旨”及胡燏棻、康有为等条陈折片九件,要求将军督抚们各就本地情形悉心筹划,由此引发一场关于战后改革问题的大讨论。这场清朝执政集团在重要历史转折时刻展开的关乎朝廷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各地大员的知识水准和精神状态,揭示了清廷屡遭挫折、求变无成的深层原因。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甲午战后不久,为回应朝野上下的“变法”呼声,光绪帝颁布“改革谕旨”及胡燏棻、康有为等条陈折片九件,引发各地将军督抚展开了一场关于改革问题的大讨论。安徽巡抚福润就此评论道:“圣天子锐意振兴于上,诸臣恳切敷陈于下,精研时务,共图改弦更张……化弱为强、转危为安之几(机),诚在斯举。”①署理直隶总督王文韶也称:“此诚我中国自强之一大转机也。”②维新派更是欢欣鼓舞,盛赞:“薄海臣民,捧读王言,破去拘索(牵)之见,光大维新之命,化行风被,人人可以昌言新法。”③

      关于此次大讨论,孔祥吉于1988年出版的某书中曾辟一专节论述。④此后,又有佟洵《甲午战后一场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⑤李元鹏《试论甲午战后“因时制宜”谕引发的讨论》、⑥《光绪乙未年地方督抚的自强论争》、⑦《晚清督抚与社会变革——以1895-1898年初督抚的自强活动为中心》⑧等文。对于九件折片的作者及内容、参与复奏的督抚及奏折,学者们各执一词;⑨关于大讨论的性质及影响,亦众说纷纭。⑩笔者近撰《关于引发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的九件折片》,专就九件折片问题作详细考证。(11)现拟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详细论述,以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揭示甲午战后清朝统治阶层应对改革的态度、策略及实践,加深对甲午战后政局的认识。

      一、“改革谕旨”与九件折片

      甲午中日战争使得洋务派30余年的努力宣告破产,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更使举国震惊:“大臣争于上,庶僚争于下,台臣争于内,疆臣争于外,以及防边之将帅,上计之公车,泣血拊膺,合词呼吁。下至农工商贾之流,废业奔号,辍耕太息。”(12)抨击矛头所向,直指中枢。

      面对险峻形势和舆论压力,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1895年5月11日),即《马关条约》在烟台互换后第四天,光绪帝颁发朱谕,“饬六部、六(九)卿、翰、詹、科、道至内阁恭阅”,(13)有意将国人的关注点引向兴革与图强:

      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

      两日后,他又借为新贡士拟复试命题之机,表露“与海内贤能力矢自强、单心图治”之意,鼓励众人“直言无隐”。(14)四月二十八日的朝考,则明确以“变则通通则久论”作为论题。(15)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下诏求贤,命内外臣工保举洋务、西学人才。(16)

      户部尚书翁同龢公开赞成改革,“日言变法”。(17)对日和约达成后,他曾草拟《微臣奉职无状上累圣明亟请罢斥以明黜陟折》,自请处分,然未呈。(18)五月二十六日,户部出奏《偿款太巨请饬通盘筹画兴利裁费折》,要求各省将军督抚各抒己见,“如有可兴之利,可裁之费,于国有益,于民无损,勿畏烦难,勿避嫌怨,勿拘成法”。(19)当日奉旨允准。光绪帝还将参议者的范围扩大到大学士、六部九卿暨各直省将军督抚。(20)

      甲午战事后期,求“变”思潮已在鼓荡。光绪帝的刻意引导,致使官员士子纷纷上奏言事,其中包括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徐桐、军机章京户部员外郎陈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户部主事聂兴圻、陕西按察使李有棻、委散秩大臣信恪、南书房翰林张百熙、翰林院编修丁立钧、掌浙江道监察御史易俊、翰林院编修阎志廉、翰林院侍讲学士瞿鸿禨、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詹事府少詹事阔普通武、吏科掌印给事中余联沅、吏科给事中褚成博、广东进士康有为等。(21)文廷式说:“和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法,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22)汪康年也说:“京中言变法者甚多,自上上下下几乎佥同。”(23)

      在这一背景下,闰五月二十七日(7月19日),光绪帝颁布改革谕旨:

      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弥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至整顿厘金、严核关税、稽查荒田、汰除冗员各节,但能破除情面,实力讲求,必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著各直省将军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与藩、臬两司暨各地方官悉心筹画,酌度办法,限文到一月内,分晰覆奏。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24)

      与该上谕同时缮寄下发给各直省将军督抚的,是“胡燏棻等条陈折片九件”。(25)这道新上谕突破了四月十七日朱谕中限定的“练兵”、“筹饷”两大端,扩展了改革范围,明确了仿行西法的导向(主要是经济、军事和教育方面),反映出光绪帝的所思所想及励精图治的决心。

      光绪帝发下的九件折片分别是:(一)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日,陈炽:《请一意振作变法自强呈》(又称《上清帝万言书》);(26)(二)五月十一日,康有为:《为安危大计乞及时变法而图自强呈》(即《上清帝第三书》,都察院代递);(27)(三)五月十七日,胡燏棻:《因时变法力图自强条陈善后事宜折》;(28)(四)闰五月初七日,张百熙:《和议虽成应急图自强并陈管见折》;(29)(五)闰五月初七日,信恪:《时事艰难请开办矿务以裕利源而图经久折》;(30)(六)闰五月初九日,易俊:《厘金积弊太深请饬妥定章程折》;(31)(七)闰五月十六日,准良:《富强之策铁路为先敬陈管见折》;(32)(八)闰五月十九日,徐桐:《奏为遵筹偿款兴利裁费补抽洋货加税等八条敬陈管见折》;(33)(九)闰五月十九日,徐桐:《枪炮宜制造一律片》。(34)共计八折一片。(35)其中,陈炽、康有为、胡燏棻、张百熙的上奏带有统筹全局的性质;易俊、准良、信恪着眼于对具体政策的考量;徐桐的奏折是紧扣五月二十六日的筹款上谕而发,其附片是对于军事失利的技术性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