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1)01-0006-06 中国的绘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在董其昌之后就日渐式微了。明末清初,由于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社会动荡,百业危机。然而,在这个乱世,绘画艺术却思潮迭起,画派争相生成,安徽以歙县为中心的徽州地区崛起的新安画派,即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角色。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不仅传承文人画的脉络,而且将文人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的艺术在某些方面不仅超越了明代,还和宋元媲美,并以貌写家山的艺术品格,造就了独特的徽式图景。也就是这个富有影响的画派,其名称以及画派成员的归属,有清以来多存争议,说法分歧。本文通过考辨,究其名称的准确性。 明末清初的徽州,经济繁荣,文风昌盛,绘画艺术也在当时形成气候,画家众多,并崛起一个描绘家乡山水的画派,史称“新安画派”。画派取“新安”之名,无疑是因晋、唐时期曾先后在徽州这片土地上设置过新安郡,而且景色秀美的新安江亦是这里的主要河流。按照文艺流派以地域划分的惯例,诗有江西派,文有桐城派,画有娄东派,那么,新安画派之定名也就自然而然了。 新安画派的称谓始于清人张庚(1685-1760),他在《国朝画征录》和《浦山论画》分别说道:“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导先路也。”[1]“画分南北,始于唐世,然未有以地别为派者。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于戴进,成于蓝瑛。其失盖有四焉:曰硬,曰板,曰秃,曰拙。松江派国朝始有,盖沿董文敏、赵文度、恽温之习,渐即于纤、软、甜、赖矣。金陵之派有二:一类浙,一类松江。新安自渐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不失之结,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2] 张庚不仅明确了新安画派之目,也点出了渐江对这个画派形成的重要性。 关于对新安画坛和这个地域的画家群的认识,明末清初的金陵派画家龚贤(1618-1689)则另有说法,他曾在其一幅《山水卷》上自跋道:“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气足力大。孟阳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阳姓程,名嘉遂(燧)。周生姓李,名永昌,俱天都人。后来方式玉、王尊素、僧渐江、吴岱观、汪无瑞、孙无益(逸)、程穆倩、查二瞻又皆学此二人者也。诸君子亦皆天都人,故曰天都派。”[3] 龚贤所说的“天都”,实际是以黄山的天都峰作比喻。在当时(明晚期以后),徽州一带很多文化人都把天都作为新安与徽州的代名词,龚贤所谓“诸君子亦皆天都人,故曰天都派”,也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加以认识的,况且,那时新安画派名还未正式提出,龚贤的“天都派”说是符合当时的情境的。从跋文明确“天都派”的开山鼻祖是程孟阳和李周生,渐江只是后来者中的一分子来看,龚贤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一说明了新安画坛人才辈出,二表明真正的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还在孕育期,尚未正式强大起来。 “天都派”这个称谓为何未能发扬光大?文献学家汪世清的看法是:“龚贤的这一论述是题于一幅山水卷中,很少为人所知。康熙以后,天都派之名几乎在艺苑中已消失无闻。”[4]的确,龚贤的这幅画一直流于民间,现庋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已很说明问题了。汪世清不仅认可龚贤所谓的“天都派”,也肯定了新安画派的发展之必然。“天都十家是新安画学发展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也都各自作出重要的贡献。但造诣最高、影响最大,并对新安画学的发展起着更大作用的,还是渐江大师弘仁。”[4]他在另一篇《渐江画与新安画派》的专论中,也流露出这个意思,“余曾有诗云:‘家山好,画派重天都,开创应推程与李,渐江奋笔拓征途,辅弼有查吴。’……天都派至渐江而尤大,其影响亦尤深。固以新安派名之,乃发展之必然,且地望较天都为广,亦易深入人心。”[5]从史的角度看,“天都派”说并不为错,但从风格特色、艺术影响力以及继承与创新方面来说,以渐江为代表的同时代新安画家,则远远超出了开天都一派的程、李的艺术成就。虽然两派同属于徽州地区,但含义不尽相同,因此,也就不能把他们简单说成一个画派,或以哪个画派的称谓给予总括。 天都派与新安派作为一个地区绘画发展不同阶段的两个派别,客观而明晰。天都派由程嘉遂、李永昌开创,从之者众;新安派由渐江导先路,亦人多趋之。历史上,任何一个画派,都有一个能代表这个画派的中心人物,张庚说渐江是新安派的导先路者,与渐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时人说渐江“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6]“明季渐江上人……名振寰宇,……超绝古今,海内诸大家靡不甘拜下风。”[7]2“笔墨高秀,自云林之后罕传;渐公得之一变。后诸公实学云林,而实是渐公一脉”[7]299等等。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出,渐江作为新安画派的旗帜是令人信服的,也是不可动摇的。这也正是新安画派之名能够确立而不存歧义的主要原因。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包括海外一些从事中国画学研究的学者,对这一地区的绘画及画派的定名都做了相当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他们为各自研究方便,有谓“新安画派”和“黄山画派”者,亦有两派混合者、两派交替使用者,还有称“安徽画派”和“皖南画派”者。不同的称谓,地域范围随之变化,画派成员互有交叉,弄得十分复杂。 近代画家黄宾虹(1864-1955)因籍属新安,而勤于乡邦文献整理,在新安画学研究方面,不啻大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在《新安派论略》一文中谈论新安派画派的情况:“昔王阮亭称新安画家,宗尚倪黄,以渐江开其先路。歙僧渐江,师云林,江东之家,至以有无为清俗,与休宁查二瞻、孙无逸、汪无瑞,号新安四家,新安画派之名,由是而起。”[8]20文后又把新安前后画家顺序排出:“新安派之先明代新安画家:丁南羽云鹏、郑千里重、李长蘅流芳、程嘉隧孟阳、萧尺木云从、汪元植建、吴去尘拭、僧筏、李杭之、凌起翔、吴田生;新安派同时者:戴鹰阿、程穆倩邃、汪璧人家珍、谢承启绍烈、郑遗甦旼、汪素公朴、江永凝注;新安四大家:僧渐江弘仁、查二瞻士标、孙无逸逸、汪无瑞之瑞;清代新安变派画家:陈士鑣、僧雪庄道悟、程松门鸣、方循远士庶、黄柳溪椅、吴子野之驎。”[8]21-22不难看出,黄宾虹是认可“新安画派”之名的,而且画家规模也是有限制的,新安派之先的画家和新安变派画家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安画派画家,如丁云鹏、李流芳、萧云从等人的绘事,都不是纯粹的在新安一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