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1-0132-05 “苏黄米蔡”指中国书坛上的“宋四家”。“苏黄米”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而“蔡”所指为何,或云蔡襄、或云蔡京,历来争议不断、莫衷一是。学术界虽已有不少论著,①试图澄清疑窦,但似未触及根柢。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关捩,在于切实梳理出“苏黄米蔡”四人并称的过程,探索它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这一过程能被清晰地还原出来,那么“蔡”究属蔡襄抑或蔡京,将迎刃而解。本文即尝试对此略作探究。 一、“宋四家”的次序 据现存文献,最早明确提出“宋四家”之说者,为宋末元初的王芝,其《洮河石研铭》云: 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研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字学亦有风气,仆谓君谟之书犹欧公之诗也。绣江出示此卷遂附识之,以质之知此中三昧者,至元辛卯二月廿有四日,大梁王芝拜题于宝墨斋。[1](P103) 至元辛卯为公元1291年,上距南宋灭亡(1276)仅十五年。王芝在评价蔡襄书法时,以东坡、涪翁、襄阳为对照,认为后三人的共同点是“放笔为佳”;而蔡襄看似“拘牵绳尺”实则“中正不倚”,好比宋诗中的欧阳修。所可注意者,王芝只说蔡襄“位置为四家”,并未作出“苏黄米蔡”的排列,对四人的次序并无说明。 “宋四家”的明确排列,似首见于元代许有壬《跋张于湖寄马会叔侍郎三帖》: 宋人不及唐者,不独人不专习,大抵法唐欲溯洄至晋而有未至焉。李建中后,蔡、苏、黄、米,皆名家。② 许有壬(1286-1364),字可用,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又宇文公谅《跋蔡君谟书寒蝉赋》: 先朝评书者,称苏子瞻、蔡君谟、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大家,并驰海内,纵横于夷岛之间。③ 宇文公谅,字子贞,元至顺四年(1333)进士。可见,在去宋未远的元人那里,“宋四家”的次序可以是“蔡苏黄米”,也可以是“苏蔡黄米”,而非后来固定的“苏黄米蔡”。“苏黄米蔡”则是从明代开始的,王绂《书画传习录》卷三: 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1](P31) 附和此论者,尚有孙矿《书画跋跋》续卷一、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七上: 唐四大家盖或云欧、虞、褚、陆,宋四大家其蔡是京,今易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恐君谟不甘,若云苏、黄、米、薛固自稳当。[1](P38) 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1](P40) 还有一则材料,即《水浒传》第三九回:“吴学究道:‘吴用已思量心里了。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这应是明代人的观点,至少是元代末期的。明清以来至当今学界,持“蔡”为蔡京之论者尚多,不一一枚举。 综观诸家之论,其持说根据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蔡襄年辈较“苏黄米”皆长,不应排列为“苏黄米蔡”,故“蔡”为蔡京。此条理由不攻自破,据前引许有壬、宇文公谅跋文,“宋四家”排名原本即非“苏黄米蔡”,而是“蔡苏黄米”或“苏蔡黄米”。明人王绂“苏黄米蔡”之序,缺少宋元载籍的依据,因而在此基础上认定“蔡”为蔡京,自无法令人信服。此后明人沈周、吴宽、王世贞等呶呶不休,要将“苏黄米蔡”的次序改为“蔡苏黄米”,实属多此一举,他们不知元代早有这样的排列。况且,即便“蔡”是蔡京,四家次序依年辈应为“苏黄蔡米”:苏轼(1037-1101)、黄庭坚(1045-1105)、蔡京(1047-1126)、米芾(1051-1107)。另,宋徽宗时代编撰《宣和书谱》,其时蔡京尚在。卷六“正书四”中著录宋代名家八人,蔡襄居其一;卷十二“行书六”著录宋代名家九人,依次为:“李煜、李建中、苏舜钦、王安石、蔡京、蔡卞、刘正夫、米芾、岑宗旦。”蔡京亦排在米芾之前。卷十三论草书名家云:“本朝得钱俶、米芾、蔡襄、杜衍等辈。”米芾排在蔡襄前面,当是根据创作成就,蔡襄的草书在他各体书中被列入“第四”,属最差者。古时书家排列次序或按年辈,或依成就,我们不宜拘泥于一端。 第二,蔡京在当时甚有书名,位至宰相,权势熏天。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当时官府书“勅”字效法蔡京,有所谓“蔡家勅”之号。[2](P101)蔡京书风豪健,与蔡襄中正的书风相较,更接近“苏黄米”。北宋灭亡,蔡京难辞其咎,被列为“六贼”之首,后人遂用蔡襄替换蔡京。这一说法属明代人臆测,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我们不否认蔡京的书法成就,也不否认北宋末年“蔡体”的风靡。但蔡京是否因此而被宋人列入“四家”,后来是否发生以“襄”代“京”的过程,却是需要存疑的,因为现存宋代文献中没有这方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