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工笔与意笔 工笔和意笔是中国画两种不同的形态与图式表现,其间的差异是建立在技术手段不同之上的审美和表现的差异。中国早期的传统绘画基本上是以工笔为主要形态出现,现存的西汉的帛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唐代的绘画都是以工笔的手法来实现艺术的表达,因此工笔形式的出现较之意笔来说是早出了许多。盛唐时期的绘画基本上是以工笔为主要手段,山水也无异于此。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与意笔之分出现于宋元之际。“唐小李将军始作金碧山水,其后王晋卿、赵大年,近日赵千里皆为之。”宋代的工笔画依旧是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壁画还是纸本绢本,是以工笔居多,不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是以工笔的形态出现。 工笔山水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及的,事实上,在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分科类型中,工笔花鸟、意笔(或称写意)花鸟、工笔人物、意笔(或称写意)人物一直都有十分明确的形态和表现方式,而山水则习惯用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来区分,其分类方式有别于花鸟人物题材,着眼点在色、墨之别而非工、写之分,因此,在工笔山水这一概念由于没有花鸟、人物那样具有明确的对照物而显得不太明晰。青绿山水从技术手段和审美形态上来看,无疑是属于工笔手法。而五代两宋时期的许多经典之作,水墨不设重色,景物刻画客观自然,真实而细致,对地域、气候的具体特征亦有精确的表现,手法也是精勾慢染,形态工整严谨,渲染细腻丰富,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如李成的《萧寺晴峦图》、郭熙的《早春图》。这一时期山水的皴法虽已逐渐完备,画家们创造了不同的用笔方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形态,但其笔法的运用依然以客观对象的形质为出发点,而非后来文人画的笔意表现,此类作品的表现手法亦当属工笔方式。所以水墨山水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水墨山水就是写意山水,青绿山水等同于工笔山水。唐宋的山水画品评也并非建立在青绿与水墨之上的,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中说:“大抵山水初无金碧水墨之分,要在心匠布置如何尔。”宋元之前界定绘画作品优劣的评判基本还是以谢赫六法为准则,这是符合当时的审美思想的。 自宋以降,文人参与绘画的创作活动,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追求“萧散简淡”的诗境,主张即兴创作,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得意忘形”。形式采用水墨,同时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笔情墨趣的表现,题材也从山水扩展到花鸟。山水画的审美焦点也由客观写实逐渐转移为主观写意,形式表现也随之由精微细致转向萧散恣意。至此,意笔逐步取代了工笔的地位而成为绘画的主要形式,而中国画创作的工笔和意笔两种形态也逐渐分明。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意笔山水,开启了后世以水墨意笔为主要手法的绘画时代。 二、工笔山水的传统形态与传承 如果我们顾名思义地把工笔山水画界定为以工笔技法为表现手段的山水画,那么“工笔”和“山水”就是它的两个关键词。工笔是方法,山水是题材与相应的结构空间以及传统山水画所彰显的意境与精神力量。 工笔是早期山水画的主要手法。传统的技巧主要是以勾、填、晕、染为实践技法,以线的勾勒塑造山石树木云水的形状和质感,然后用墨染色罩,其方法和技术程序与花鸟、人物画的技法大致相同。因此,以线性结构为主的造型,线描的质量感觉与状态,也是工笔山水组织建造画面形态的形式基础。结构和空间包含传统山水画的造型样式、章法位置和透视方法。山水画的造型是建立在传统的程式化基础之上的,如山石法、皴法、树法和云水法以及点景等等,这些程式是体现了古人在创作实践中对山水形态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是山水画传承的重要内容。不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水墨山水,传统形态程式化的形制存在是我们学习与了解传统山水画造型方式乃至在创作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 山水画的意境的营造离不开位置的经营。《林泉高致集》中有关山水画平远、深远和高远的阐述,这是传统山水中的共同形态,无论青绿山水或水墨山水。山水的空间形态还在近景、中景和远景的透视空间法则中得以实现。意境的营造必须依托于画面的构图以及透视法的运用,“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清·恽寿平《瓯香馆集》)因此,山水之境是山水画中共同追求的,同样不论工写青绿水墨。现代工笔山水同样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去构建以“意”为先的山水之境。 在传统绘画中墨与色是两个有独自意义的色彩体系。黑与白构就了水墨的世界,而青绿代表了色彩的意象成为绘画的另一个主要的本体语言。当然工笔的技法和意笔的技法是不一样的,这种技法与形式体现的是一种绘画特征的差异。工笔或意笔从形态上来看更多的是技法的不同而不是色彩的差异,水墨和青绿并非对立矛盾。实际上无论是黑白(水墨)还是青绿,作品的色彩表现是一种意象的,即不是具体具象的,青绿也不是客观的。青绿作为色彩,也是传统山水程式化的一种表现。青绿的色彩和黑白的色彩都是意象化的,是我们传统的色彩思维的一个主要认识。然而就工笔的方式而言,我们决不应该忽视色彩这一绘画的重要形式因素,古人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使我们得以拓展和创造山水画的色彩新视觉,这无疑是当代工笔山水画创作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命题是在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和表现之中实现心灵的悠游和精神的自在,在建构山川自然气象的同时建构性灵与生命的气象,寻求可以寄托性灵与生命理想的精神家园。“因心造境”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根本法则,任何技法和形式应用都是为超越物质的表象来实现精神的皈依,这是山水画之道,当然也是工笔山水画的传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