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收藏理论现状和中国收藏学的意义及研究范围》(刊载于《荣宝斋》当代艺术版二○一○年第四期)和本文中,对中国收藏学的一些方面进行了认真而力所能及的探讨,敬祈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收藏学本身应当是遵循学理学规的理论体系,它的建构决非易事,乃是一项密切联系收藏实践的复杂的学术工程。中国收藏学研究要将收藏和收藏文化的基本特征,普遍规律的探究、把握、阐释,与收藏实践,即现实的变化万千的收藏行为、活动和现象结合起来。中国收藏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思辨学科,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同修兼顾,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的学科。它并不与人们极为丰富并且继续在积淀的收藏实践经验相互排斥。创建中国收藏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并且国际对话的背景下,在中国现代社会文化观念秩序中确立收藏和收藏文化的地位;中国收藏相关主题的不同学术文本逐渐构筑起一个知识体系;建立起中国收藏学本身相对稳定而统一、可以借以对话交流的术语系统及其表述方式;形成自身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以学术建制的方式沟通中国收藏认识与收藏行为等等。
犀角雕螭龙纹杯 宽18cm 18世纪 中国收藏学是一门“通学”,它需要打通不少相关学科。收藏学关涉到的学科知识较广,它跟诸如历史学、文物学、考古学、材料学、文化学、经济学、市场学、保险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都有交叉,当然还有艺术学和美学,同时又有区别。碳-14年代测定法、热释光测试法、色彩光谱分析法、裂变轨迹分析法、显微技术、纳米技术、X光摄影技术、X光衍射技术、自动射线摄影技术、计算机统计分析法、数据库等现代科技方法也可以,并且开始应用于藏品鉴定和数据分析研究。种种知识方法都需要有机地综合起来,围绕着中国收藏行为和收藏文化进行研究,盖因对中国收藏现象和藏品的深入探究,需要综合分析其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审美的、心理的、道德的等诸多层面上的因素。
清道光 曼生铭彭年款紫砂壶 14.3cm×9.3cm 中国收藏学突显出现代学术科学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趋向,此乃现代学术科学具有普世意义的主要趋向之一。在中国原来的学科体系之内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综合性地研究中国收藏和收藏文化。其实在国际上情况也类似,传统学科体系中并不包括整体系统地研究收藏的学科,更不用说整体上研究中国收藏的学科了,同时不同国家的学科分类标准和体系也并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中国收藏学首先是作为一门新兴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独立的交叉学科而存在的。它是前沿学科,属于现代交叉学科。 中国收藏学围绕中国收藏文化,探究中国收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态中的中国收藏的基本规律,倡导中国收藏研究的学科建设。它遇到以下难点:(一)研究对象极其复杂。中国收藏历史已有几千年,现代中国收藏门类很广而又层出不穷,地域跨越海内外。(二)相应的参考资料缺乏。(三)涉及相关学科众多,而目前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都无法承担中国收藏学的研究任务,问题繁多而答案远不是已有的某一门学科可以提供的。
清 丁健、阙岚等合作 会稽太守续兰亭修禊图 绢本设色手卷 369cm×69cm 因此,作为一个本质上宏观的、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中国收藏学的研究方法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并且处于探讨状态。中国收藏学可以在结合文献学、类型学(形态学、标型学)、图像造型研究和技术科学等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一般说来,中国收藏学采用将历史梳理、经验分析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在具体做法上,采用古今收藏文献搜寻整理,收藏家、收藏机构采访调查,收藏实践案例考察分析和藏品分析(分类、排比、年代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在其学科发展中,它将吸收文化学和社会学,以及艺术学、美学、艺术市场学、文物学、考古学、管理科学、博物馆学等学科的适当方法,以对中国收藏文化进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