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说的“新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是指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今18年来的中国城市雕塑。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应当怎样进行评价?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术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社会各界对之也很关注。这说明雕塑艺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因此,从学术的角度,对新时期18年来我国雕塑艺术特别是城市雕塑艺术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理论探讨,对处于世纪之交,乃至21世纪的中国雕塑的发展,应当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本着这一良好的愿望,撰成此文,谈些不成熟的意见,欢迎批评指教。 一 南朝梁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说,文学艺术的演变与发展,都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生活的前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来看,雕塑事业之所以能在新时期出现中国雕塑史上千载难逢的一个大发展的机遇,是顺应时代生活变革需要的产物。当然,其发展和变化也有个过程。 1976年秋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自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得最早,率先建设经济特区的广东,为想方设法改善投资环境,从省市有关领导到雕塑家,都想到了运用雕塑艺术美化城市环境的问题。早在1978年,为重建在十年文革中被砸烂的广州海珠广场解放纪念像,广州市成立了“广州解放纪念碑领导小组”,后来,改名为“广州市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接着,深圳和珠海特区,也先后成立了领导城市雕塑工作的组织机构。从而使城市雕塑自1979年春以后,就有组织、有领导和蓬勃地在广州、深圳和珠海特区,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展起来。广东雕塑家们利用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良好条件,先后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顺德、番禺、佛山、韶关和湛江等城市,建立起了许多大中小型城市雕塑。 事有凑巧,1979年12月,中央委派刘开渠、潘鹤、盛阳、陈启南和王卓予等五位著名雕塑家,作为毛主席纪念堂广场雕塑领导小组考察团,赴法国和意大利考察城市雕塑。临行前,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叮嘱刘开渠等五位同志,在回国的时候,能带回欧洲国家有关发展城市雕塑和环境艺术的政策性措施和方案,以资借鉴。刘开渠等五位雕塑家归国后,就上书中央,建议在我国开展城市雕塑的建设。1980年,刘开渠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提出了对发展雕塑艺术,用雕塑来美化城市和园林的设想。同年,刘老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雕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潘鹤也先后于1981年和1982年,在《美术》杂志发表《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几篇有影响的文章,为发展我国城市雕塑大声疾呼,大造舆论。 1982年春,在刘开渠先生的主持下,向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报告,很快得到中央批准。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于是年8月,成立了以刘老为领导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雕塑艺术委员会。这预示着千载难逢的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春天的来临。 自那以后至今,中国雕塑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自本世纪初以来所未曾有过的。依照我的分析,新时期十多年来雕塑的发展,与以往的近现代雕塑,有着如下几个鲜明的不同特点。 (一)由室内走向室外。在新时期以前,雕塑家主要是以室内小型架上雕塑创作为主,且作品除少数能为国家美术馆收藏、展览和发表外,大部分作品或堆积在仓库,或丢弃在墙角和床底下,任由损坏,不能直接为社会服务。 自新时期以来,中国雕塑发展的鲜明特点,是由室内走向了室外。特别是自1982年以后,室外大型城市雕塑的发展,出现规模大、速度快,且经久不衰的势头。同时,统计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1987年由国家建委、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自1949—1986年37年间所建成的城雕评奖,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一千余件作品筛选上报的400余件作品中,评选出获最佳奖作品9件,获优秀奖作品41件,入选作品164件。且作品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982至1986年间,其数量为1949至1982年的33年中的两倍还要多。如获最佳奖的9件作品中有7件,获优秀奖的41件作品中,有33件是新时期创作的。 从1982至1992年的十年中,我国已建城市雕塑约2000余座,它们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广场、公园、公共建筑,以及革命历史纪念地和具有旅游开发意义的风景名胜,以其所具有的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平,成为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城市景观,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好评。 新时期十多年来,中国雕塑不仅由室内走向了室外,而且由中国走向了世界。熟悉中国近现代雕塑史的同志都会知道,在旧中国为一些历史名人如孙中山、黄兴、詹天佑和蔡锷等塑像,竟然要不惜重金去请英、法、日、俄等外国雕塑家,这说明旧中国雕塑事业已衰落到了什么程度。自新时期以来,中国雕塑家不仅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施展才华,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国际雕刻比赛中连连获奖。如1982年夏季,在意大利卡拉拉市举办的有美、英、法、意、德、日等31个国家的雕塑家参加的国际雕刻比赛中,著名雕塑家梁明诚的参赛作品《东方女神》荣获二等奖。1984年夏季,在意大利拉维拉“但丁中心”举办的第七届艺术双年节国际雕塑比赛中,著名女雕塑家张得蒂荣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1991年秋季,我国著名青年雕塑家隋建国、李象群和刘威,参加日本《91希望雕刻之森》展,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的作品《飘动的云》(隋建国作)、《等待升起的太阳》(李象群作)、《太极八卦》(刘威作),被日本友人誉为“给‘希望雕刻之森’增添了光彩”。中国雕塑家的作品,已分别矗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南斯拉夫、前苏联、日本、泰国、新加坡、埃及、伊拉克、吉布提、斯里兰卡、几内亚、叙利亚、瓦努阿图、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往,显示了当代中国雕塑家在艺术上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