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谈及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效益,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两个前提性的工作: 1.要努力构建自己的三年作文教学目标。作文教学无“章”可循,无“序”可依,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只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漫无目标,无针对性可言;更多的教师是紧跟所谓考试方向走,七年级开始瞄准中考作文,高一年级开始瞄准高考作文,学生忙于背范文,教师忙于指导所谓技法……正因为有这些现状的存在,语文教师就面临一项必然性的工作:构建自己的作文教学目标系列。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学习过程目标,这实在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现实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实现作文教学可持续提高的关键,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 2.要努力构建学生学习作文的良好生态。道理很明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光靠课堂的指导是不够的,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个不断练习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些好的习惯作支撑,要有一些持续有效的“做法”作支撑。比方说,多读,这是一个经久使用的被认为是有助于解决学生作文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要有一套持之以恒的“读”的办法,形成读的习惯,这样“读”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显现。多写,也是一个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仍然是得有一套“写”的办法,并持之以恒,这样的“多写”才有价值。讲规律,有办法,持之以恒,学习作文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的就是作文学习的良好生态。 有了以上这两个前提性工作,作文课堂指导的效益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提高。针对目前的现状,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效益,就必须思考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指导什么,指导到什么程度 目前的中学作文指导课有两个现象很普遍:一是一堂指导课涉及的内容太多,经常听到教师讲“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姑且不论这种指导是否恰当)的指导课,教师指导的内容往往涉及“文采飞扬”的方方面面,如“多练字”“多修饰(多比喻、多拟人、多排比等)”“多角度”“多感官”“多引用”“多表达方式”等等。这样的一节课,容量的确可观,但没有一项内容能够落实,学生跟着教师赶趟儿似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在给学生作指导,而是教师在做写作方面的讲座,急不可待地要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全部告诉学生。二是给学生的作文要求往往过高:“内容具体,中心突出,主旨鲜明,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流畅”,这些要求作为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本来就大有需讨论之处,却成了教师课堂指导学生作文的经典台词,初一如是,高三如是,对优生如是,对学困生亦如是。试问,这样的“要求”学生几时能够达到?又有几多学生能够达到? 一堂作文课教什么,很多教师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参与了太多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思维,不是从学生作文能力实际出发来确定;一堂作文课教多少,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学生可以接受多少,更没有考虑学生可以运用多少,看似很丰富,其实是一场空。 一堂作文课指导什么,指导多少,这个问题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师要经常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我所确定的作文指导的内容恰当吗?恰当的内容不应是本本主义和纯粹的经验主义的产物,应该基于学生现实作文实际的分析,特别是基于学生目前作文学习“障碍区”的分析。而学生学习作文的“障碍”从根本上讲往往不是概念的把握和方法的了解,更多的是不同阶段学生的作文认知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凝滞”。比方说,刻画一个人物为什么需要叙述几件不同的事情?为什么有时候概要叙述是必要的?适当的议论为什么有好处y运用修辞的目的是什么?作文指导只有着眼于解决学生作文的认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产生长久的效益。第二,我在课堂上呈现的指导内容学生能消化多少?作文指导不能只是考虑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考虑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帮助学生解决多少作文问题。教师一贪多,学生必然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因此,课堂指导可以不追求内容的丰富与完整,但必须追求指导内容的精要与落实,哪怕在某个阶段只解决了学生“障碍区”中的部分问题,也是难得的作文指导效益。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对象 作文对象是指学生在作文中要表现的某个人物、某些事情、某个场景、某个物品、某种观点等。中学生作文之所以大面积存在假大空现象,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对象缺乏审视,模模糊糊,不明不白,结果要么是凭空捏造,要么是言不由衷,要么是人云亦云。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对象,这是我们的作文指导须下力气做的一项工作。 审视作文对象,就是对作文中要表现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个场景、某个物品、某种观点进行认真的感受、审察和分析。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走近”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气息,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亲历”事件过程,在事件过程中寻求细节,在细节中寻求具有表达价值的信息;要求学生“进入”场景,观察场景的形态、色彩及其变化的过程,捕捉那些能够触动情弦的画面;要求学生反复“掂量”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思考自己说服别人的理由有哪些,别人有可能来反驳自己的理由又有哪些,并从中寻找到恰当的表达思路……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对象,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亲历”“进入”“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