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耀灿,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到今天,与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创新要有新的思路是分不开的,即开展元理论研究,特别是要推进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观照下,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重新审视,应从理论体系的结构和理论观点的解释力两大方面探讨八个基本理论问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10-0010-04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应当以应用研究、咨询决策研究为重点。但是,也应注意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才能推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第一门主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发展创新问题发表一些见解,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发展要有新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理论体系自1985年建立至今,其发展创新,一是运用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进一步地抽象、概括、凝炼,从而使认识更为全面、深刻、科学,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载体等的认识深化便是如此;二是吸取同行实践基础上研究的新成果,坚持与时俱进,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拓展便是如此。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必须要有新思路,否则,不利于学科体系又好又快地走向成熟、完善。也就是说,要开展元理论研究,特别是要推进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

      (一)元理论研究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显得紧迫

      元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之初不仅少,而且难以发表。当时,能发表的主要是学科研究对象、过程规律一类的论文。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论文因难以被公开采用,只得在贵州师大办的内刊《思想政治教育》发表。李凯写的“元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1995年被《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公开发表,但讨论不起来。因为,许多学科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回头看、加强元理论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近30年的建设,成绩斐然,成果丰硕,牢固地确立了它在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一个二级学科的地位。当今,开展元理论研究不仅条件已经成熟,而且还显得较为紧迫。自党中央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以来,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各门哲学社会科学都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2010年把《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材编写纳入“马工程”序列。笔者认为,响应十七大号召,思想政治教育学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势必要求加强学科的元理论研究。

      “元理论”并不神秘,也不是如有的人说的那样“越弄越玄”。所谓元理论是指以某种理论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元理论的研究内容,一是研究该学科理论的理论体系、结构;二是研究该学科理论观点和原理的分析力、解释力。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坚持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前提下,是可以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二者虽紧密联系,但又相对区别,前者为应用研究,后者为基础研究。元理论研究当然属于基础研究。教材中“绪论”所述问题多属于元理论、元问题,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本质、范畴、规律、理论体系结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元问题。元理论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论证、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相关理论的重要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是时代的呼唤

      “范式”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学术理念、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等。研究范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定时期一个科学共同体往往以某一种研究范式为主导范式;人们说“范式转向”自然是指主导研究范式的转向。

      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可称为社会哲学范式,这一研究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它侧重强调社会需要、工具价值,这是革命战争时期夺取政权这一中心任务所决定的。但社会哲学范式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像某些人指责的那样是“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学的空场”。如我们党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毛泽东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无不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不应把改革开放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左”的失误混为一谈并一概地贬之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何况“左”的失误还都是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一方面,要充分肯定社会哲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均发挥了“生命线”作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建国后我们未及时自觉实现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的惯性和计划经济体制制约,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一度停留在社会需要、工具价值层面,未能全面贯彻唯物史观的指导,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目的价值,理论认识存在片面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