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军人价值观形成规律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坤,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研究员,中校;杨婷,76315部队政治处干事,少校

原文出处:
中国军队政治工作

内容提要:

青年军人价值观形成呈现特有的规律,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对于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和制约青年军人价值观形成的内外主要因素及其特定功能和作用机制,表明青年军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主体需求驱动律、价值认知制约律、情感体验催化律、生活环境濡化律和文化传统传承律。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11-5381/D(2011)-08-65-03

      青年军人处于价值观形成和逐渐稳定的关键阶段,特定的成长环境和人生阅历,使其价值观的形成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规律,对于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塑造时代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青年军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系统结构内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通过分析影响和制约青年军人价值观内外主要因素及其特定功能和作用机制,表明青年军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规律。

      一、主体需求驱动律

      心理学认为,需要或需求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动力。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动力。马克思认为,没有人的需求就没有人的一切,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他的每一种生活本能都会成为一种需要”。①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青年军人的需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多样、由注重眼前到关注长远的趋势,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成为他们普遍的渴望和追求。

      青年军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其需求的产生、发展、变化紧密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青年军人在成长进步中客观上面临诸多希望憧憬,需求也日益广泛和多样,如学习成才的需求,追求荣誉的需求,娱乐审美的需求,交往交友的需求,民主自尊的需求等等。这些需要以意向、愿望、动机、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的意识越强烈,认识活动就越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以自己的需要为尺度,对各种价值现象进行判断、评价、取舍和整合,并由此产生某种向往和追求。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程度的官兵,由于对自己需求认识程度的不同,相应的需求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这也是导致青年军人价值观多样化的原因之一。需要的满足程度则是官兵判断其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进而调节价值意识和行为积极性的重要依据。当官兵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会给其带来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的价值追求;而当某种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则会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致使其价值评价发生偏向,失去进一步追求和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基础和根本动力。不管青年军人价值观产生的原因多么复杂,归根结底都是以主体需求为驱动力的。

      二、价值认知制约律

      价值认知是指主体对事物的价值属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是一种评价性的认识活动。价值观的形成,取决于主体对价值事物的认知状况。理解的程度愈高愈能产生价值认同,把握的程度愈深愈能促进行为自觉。只有当主体既正确地认识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又正确地认识了主体的各种需要和要求,同时还认识了客体属性和主体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主体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

      一般而言,在感性认识阶段,官兵首先表现为对某种事物产生能动反映,即知觉、注意到认知事物的存在。比如,营区醒目的标语往往容易引起官兵的注意。对引起注意和兴趣的事物,官兵则会靠拢它,观察它,了解它,形成一个直观的、表象的认识。在理性认识阶段,官兵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会能动地对价值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接受、内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直至对外部事物的价值属性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当官兵理解了某个事物的价值后,就会把这个事物作为价值活动的目标,并用他的现实行动去追求。青年军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思想活跃,但往往又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用非此即彼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事物的认识缺乏辩证性、全面性,这会直接影响价值观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所以,对外界事物形成全面、深刻的价值认识,就必须努力提高青年军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体验催化律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②任何一种观念的产生,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和外界信息的深切体验。人们往往通过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及其产生的倾向性态度,来理解价值事物,考察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的优劣并进行调整。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情感体验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由“知”向“意”、“行”转化的催化剂。主体在进行价值认识的同时,就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对于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就会引起主体的高兴、愉快、满足等心理体验,并强化对这部分内容的选择性反映,加快认知过程,使认知过程的意志力更坚韧,行为更自觉。

      青年军人某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价值行为的产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情感作用的结果。对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现象,青年军人受自身能力的局限,不可能都能深刻认识和判断其价值大小,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切身的价值体验,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才会对价值信息产生肯定、认同,从而使这种认识得到强化,上升为个体的信念。例如,广大青年官兵通过参加抗震救灾、维稳处突、国际维和、军事演习等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尊重中,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所在,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就会促使其进一步坚定价值追求,逐步形成社会和军队所倡导的价值观。如果官兵的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毫无行为体验,或者外显行为没有被外界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往往就会滋生对事物否定的心态或者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感就会抑制官兵的精神和热情,使他们的能动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但无法在心灵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③由此可见,情感体验能够激发青年军人的内在潜能,对其价值理念和价值行为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