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引导机制

作 者:
赵旻 

作者简介:
赵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内容提要: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心理引导机制并使两者相结合十分必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引导机制结合,必须符合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尊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主体价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8-0055-0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心理引导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良好人格和道德素质时,个体能动作用更为凸显,接受教育的有效程度与情感的内化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必须将心理引导机制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首先,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社会改革的日益深化,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认识领域的拓宽。科技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而要求具有上层建筑形态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之相适应。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影响,直接导致学生心理与认知的变化,促使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变得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必须多样化。二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带来了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选择意识更为明显,价值判断成为一个复杂的心理内化过程。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针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不断渗透高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看待社会、选择接受教育方式的角度更为丰富多样化更不易把握。因此,必须寻找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1]

      其次,社会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代中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调整、重构和改变。有人将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分为利己导向、利他导向、多元导向三种类型。特别是利己导向的人际关系给大学生带来了十分负面的消极影响。这种人际关系会引发人际竞争和人际冲突,并成为人际交往中十分普遍的心理反映。[2]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独特的交往准则,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多地重视发展自己的个性。人格平等和人格尊重成为人际关系中相互交往的重要媒介。社会关系的变化,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最大的影响不是生存方式的选择,而是心理机制的变化。

      再次,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国社会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很多思想道德范式面临新的建构和有待完善。在当代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变迁中,价值多元化已成为无可回避的事实,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以价值一元论占主导地位,但同样存在价值一元论思想与价值多元论思想的交锋,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识更趋向自由,反映在网络舆论场中尤其如此。但是,在个人选择自由中会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当消除了“禁锢恐惧症”的时候又容易产生“沙漠恐惧症”,即大众依附心理的存在,总是“希望别人告诉自己怎样生活”。[3]二是个人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为了让别人尊重自己的选择,也必然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这些思想意识的变化,是深层的心理反应过程而非表面的现象,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心理压力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

      社会的变化必然在大学有相应的反应。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他们面对的价值评判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出现了偏差。社会一些领域存在的“潜规则”、不择手段地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存方式和消极腐败现象,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阴影不断加重。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教育的内容,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期望与大学生成长环境、面对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心理压力形成了对立和矛盾,这个问题不仅受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正在受到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高度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中存在的亚健康心理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由于受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我们把大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心理偏常状态称为亚健康心理状态。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认真研究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对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产生的根源很复杂,其直接诱因是现实的心理冲突;另外,社会生活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冲突、家庭与情感的危机,也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同反应。可以说,这些心理表现是社会矛盾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反映。亚健康心理状态是学生心理素质的表现,通过引导、调试、教育、心理锻炼,完全可以使之正态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机制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心理引导机制,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对于个别确实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及时就医;二是对于大多数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情绪问题或因生活中遇到困难而造成的思想压力;三是借鉴心理学的方法和沟通机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建立心理引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接受方式,与学生的心理成长相结合,从心理上激活学生的道德养成意识,改变大学生单纯重视知识学习的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