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大学生德育

作 者:
宋臻 

作者简介:
宋臻,华东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当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不足,应当通过思维训练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批判性思维概念的辨析、界定,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对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现状及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现实意义展开了论证,指出批判性思维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对当前批判性思维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做了研究,从思维的发展规律、大学生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想认识、教师的主体建设以及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落脚点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思维是大脑活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大脑本身如何活动,科学界尚无定论,也非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作者研究思维的批判性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认知领域和生活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思维问题的讨论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人的思维活动源自人的生活实践,思维反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思维所感知到的现实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人们需要通过辨别才能分清什么是正确的思维、什么是错误的思维。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反之则会降低生活质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①要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就需要对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正是思维训练的主要方式之一,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

      要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理解批判的概念。文字意义上的批判是一个源自西方哲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学起源的时代。但就批判的实质而言,并无东西方之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同样普遍存在。但哲学上广泛使用批判这一概念,始于康德。而马克思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集大成者。批判是理性的思考过程。在中文中,批判与批评有较大的区别。批评是思维主体对对象表明态度或立场,通常是否定性的。批判则不然,是发现矛盾并为矛盾寻找理由和依据,对有价值的要素保留并发展,对无关的要素将之抛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东西,因此也包含着建设性的因素,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批判来展示思维的理性。批判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但为了将这种思维方式与其他的思维方式区别开来,我们将其定义为批判性思维。

      在定义批判的时候,要避免形成批判只是否定的认识误区。有人将批判简单地理解为发现缺陷、指出错误。这种观点曲解了批判的本意。批判的确具有否定性,却也包含着肯定的因素。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批判是建立在对对象进行客观分析、逻辑推演、综合论证基础之上的价值判断。通常我们讲对矛盾的分析要考虑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批判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因此,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批判性思维鼓励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辨力量影响行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此外,也要注意将批判理解为斗争的认识误区。有人将批判简单地理解为斗争学说,把批判性思维与过去的阶级斗争中的批斗联系在一起。本文所指的批判性思维,并非阶级斗争所指的专政工具,而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富有理性的思想活动。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要与一般的阶级斗争学说划清界限。

      批判性思维,是基于概念、证据、方法、标准等要素下的思考,是对对象有目的、理性的、自律的思考方式。还具有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评估、判断和推论的功能。以哲学为例,哲学的发展正是在对前人的思想成果批判的基础上推向前进的。譬如,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理解了这个概念,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在思想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了。通过批判,会产生新的思想内容,因此也可以说,批判是通向创新的桥梁。今天许多人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什么这么难,其实,不妨将问题再往前追问一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要提高思维的批判力水平。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大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状况还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都还远不能令人满意。

      有人认为,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是为了提高思维的工具理性,只能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诚如上文中提到的,批判包含了价值判断。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就终极目标而言是要提高人的价值判断能力。加强批判性思维,不能只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工具性一面,要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要明确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目的性。批判性思维训练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思维方式科学化、系统化、理性化,更要使大学生具备发现生活的目的与意义的能力。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唯有如此,人们才能通过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思维现状及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现实意义

      当下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对大学生常用的语言现象的考察为例,可以大致说明这一情况。诚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即是存在。人们的语言反映出了思维的状态。我们通过了解大学生当下的流行语即可发现其思想的端倪。自2005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每年均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包含了对高校BBS的网络用语监测。细加研究不难发现,近年来大学生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有:“郁闷”、“不给力”、“迷茫”、“被××”、“囧”(音jiong,本意是光明,却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雷人”、“恶搞”等等。这些词均不同程度地带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情绪的负面感受以及思想领域亚健康的价值判断。表面工看,这些词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但如果我们分析这些词的反义词,则可以理解,这实际上是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的落差造成的。这些词实际上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出发点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思维训练能够起作用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在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