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特点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国亮(1963-),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王景仪,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过恢复、发展、创新,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1)04-0089-04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拓展,社会功能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强大理论工具。

      一、深化改革,实现从重工具价值到既重工具价值更重目的价值的整合发展

      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阶段特征,逐步实现了从重工具价值到既重工具价值更重目的价值的整合发展,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先进理念。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学科正规化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这一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恢复中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恢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和学科化进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创造性地论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许多新内容、新要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十二大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学科科学化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这一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新情况,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也不断加强。这一时期,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我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基本内容、方针原则等做了科学系统阐述,逐步形成了丰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科学化。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南,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阐发,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3.学科人本化阶段。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面加强、创新发展时期。2004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4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实现了新发展和新跨越。这一时期,我们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四德”教育,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阶段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根本利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注重以教育对象个人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扎根传统文化,以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扬弃,中华文化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精神力量。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能够为人们解决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思想困惑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帮助,能够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理论优势的主要方法,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个大的环境。中华文化自古强调天人的同一,尤其倡导“仁”的思想,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责尽职,在为人处世方面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仁爱思想不仅要求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求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借鉴这一思想,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通过沟通、说服、宣传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造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引导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强化人们之间的和谐合作,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重视民生是中华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的“民本意识”,是一种以依靠“民”、解放“民”、发展“民”为根本目的的思想意识。这一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具有启发意义,我们党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可以说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意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我党在现阶段“民本意识”的生动体现。重视民生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基本利益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们的利益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