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观教育内容及其实施

作 者:

作者简介:
鄢本凤 宋锡辉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生态文明观教育包含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以及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施路径设计上,要建立生态文明观教育体系,提升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完善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增强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健全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体系,提高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0)11-0073-05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新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未来意识的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全球视野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包含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不断吸纳融入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生态文明观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的时代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文明观摒弃了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不再从人类自身的狭隘利益出发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人类和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精神境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同时,这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自然界无情报复使人类遭受惨痛损失之后,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的思想。在工业文明中,一方面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另一方面,纷至沓来的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迫使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急切呼唤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文明,是自然界权利受到充分尊重的文明。生态文明观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体现和要求。

      一、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和任务得以协调、有序地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是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而这里首要的、关键的则在于我们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这是灵魂、核心,也是根本。因此,我们应该将生态道德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公民良好品德的一个要素,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开展全民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创造以生态道德为核心的人类生态文明。

      (一)生态道德意识

      生态道德教育是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真正成为一种公民素质的首要途径。只有增强全民的生态道德意识,才能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性,从而积极地投身到改善生存环境、维护和营造生态平衡的社会实践中去,自觉履行作为生态道德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1.开展自然价值意识和生态美的意识教育。生态伦理学认为,生命和自然界是有价值的。首先,生命和自然界自身按照生态规律生存,支撑整个地球生命维持系统,这本身就是它的内在价值。同时,生命和自然界支撑人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则是它作为人的资源和工具的价值,即外在价值。生态美既是自然的一种价值体现,也是自然价值与人类精神价值的融会和沟通。人类只有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与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在世界中找到一个值得依赖的最根本的根源,找到一个安顿精神和生命的最适宜的精神家园,从而真正得到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因此,我们要通过生态美的教育,培养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研究自然的审美能力。

      2.进行绿色消费意识和适度消费意识教育。绿色和适度消费是人对自然的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要教育人们在消费中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使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绿色和适度消费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3.实施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创造意识教育。当今国际社会开展的生态运动对于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谴责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正在产生着巨大作用。在我国,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保护意识,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成为全民的一种自觉意识。同时,我们不仅要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要增强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发展规划中确立生态观念和思维,努力使绿化祖国、营造生态旅游区、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等成为全民的一种生态创造活动。

      (二)生态道德规范

      生态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这是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为实现生态道德的基本规范要求,在生态道德的具体实践中,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规范教育。

      1.控制人口数量与合理消费。人口问题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数量的无控制增长不仅无法实现人类代际间的利益公正,而且会加剧代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口的无控制增长还会造成对土地的过度使用、森林的锐减、水资源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社会公正和稳定,加剧生态危机,阻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如果不控制人类的生育行为,实现持续利益公正的基本原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摆脱今天的生态危机同样也会成为一种虚幻的东西。同时,合理消费不仅要成为人们的一种道德意识,而且要成为生态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2.适度发展与维护和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1]这里蕴涵的基本道德意义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类的持续和长远利益为重要尺度,强调在发展问题上的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任何仅为今天利益而不惜牺牲明天利益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要从生态道德的视角调控人类的生产活动,增强人们经济意识中的生态责任意识,以保持物质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同步进行。和平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愿望。和平象征着正义,也象征着和谐,具有深刻的道德蕴涵;和平要求人类放下屠刀,同样也要求人类对自然放下屠刀;和平既可以赢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能够取得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就是维护和平的恒久社会道德和生态道德的双重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