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佘双好,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文章把信仰看成是个体内在精神动力系统中最高层次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个体对某种主义和主张极度服从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从个体人际信任、政治信任、政治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宗教、迷信的看法等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进行了透视,研究表明,在多元开放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对人际信任、政治信任、政治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宗教、迷信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折射出大学生内心深层次信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适当引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0)11-0006-04

      信仰是人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信念,它是个体对某种理想和主张极度信服和尊重,而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状态。信仰是一种信念,具有信念的基本特征,即基于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坚信不疑和身体力行的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合金”,但是,并不是任何信念都能成为信仰,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强化的高级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基于某种认识而形成不同的信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某种信念转化成信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信仰的个体,往往能够调动自身精神生活中最内在、本源和强大的资源,来对人的精神系统进行整合,因而使得信仰具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任何信仰,哪怕是最虚幻、最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谬的信仰,也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用理性的、科学的和高层次的信仰,来驱除盲目的、愚昧的和低层次的信仰,充分发挥信仰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如何把个体精神境界提升到信仰层面的方式和途径方面,在一个相对封闭、信息流通并不频繁、权威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个体文化知识水平不是特别高的状态下,个体比较容易形成对某种事物和思想的信仰;而在一个多元、开放、信息流动频繁和个体文化素质提高的情况下,形成某种信仰的难度就增加。因而,如何在一个多元、开放条件下帮助人们形成科学、合理的信仰,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由于信仰是个体最高精神层面的一种精神状态,要分析个体最内在、最本源、最深层次的精神系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我们只有通过与信仰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关系,从侧面探讨个体信仰的状况。为此,我们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政治信任、政治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宗教信仰、封建迷信等的认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后,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政治信任、政治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宗教、迷信的看法,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特点。

      一、大学生对人的态度总体肯定和信任,但人际顾虑和不信任成份在增长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人的看法和人际关系信任方面总体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一是保持着对人的基本积极和肯定看法和适度的人际关系信任,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对“大多数人基本是诚实的”“大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善的”和“大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表示“完全同意”和“同意”,表现出对人性的基本肯定和信任。二是对双向互动式人际关系表示接受和认可,如大学生对“受人信任时,多数也信任对方”一问,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比例累计为62.4%,显著高于“我相信他人”“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等问题,说明人际信任的双向互动特点,受到别人信任,有助于加强对他人的信任,而单向要求信任他人,则相对困难。三是对自我人际信任评价认可度要高于对他人人际信任度,也就是认为自己更容易信任他人,而别人不太容易信任他人。如大学生在对“我相信他人”和“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人”的选择上,大学生对前者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后者,表现出大学生对自我的肯定性倾向。四是大学生中存在着较高的人际关系顾虑,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问,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比例累计达83.5%,而对“完全相信别人会带来好的结果”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累计占20.4%,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适度的顾虑。以上情况表明,大学生在对人的态度和人际信任方面表现出客观、理性、务实的特点(见表1)。

      

      二、对政治形势近看困难重重远看充满信心,总体评价较好,具体评价问题较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在评价眼前的政治经济及政府政策的比例都要低于今后政治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的认可度,如大学生在评价当前政治形势时,选择“非常稳定”和“稳定”的比例为37.5%,而在评价我国保持长期稳定时,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比例为69.4%;在评价目前经济形势时,选择“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累计为48.6%,而在评价我国经济政策认同度时,选择“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例累计为67.3%;在对当前政府满意度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累计为48.1%,而在对党风社会风气的信心,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累计为46.9%。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在评价眼前经济政治形势时,容易受到具体经济政治问题的困扰,因而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和不满足,但是对我国政治局势长期保持稳定充满信心,对当前经济政策也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而对当前经济政策的认同度又恰恰反映了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总体对我国政治形势评价较好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不满意,对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党和政府工作以及党风廉政的信任度,选择“非常满意(认可、信任)”的比例都相当低,均不足20%。说明大学生对我国经济政治形势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折射出我国现实政治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具体情况见表2、表3。

      三、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表现出较高认同度,但认可度要低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西方价值观念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观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表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基本取向,大学生对这些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度情况见表4。

      

      

      由表4可知,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等政治价值观都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值得在现阶段大力弘扬的价值观念。其中认可度最高的为爱国主义,其次为集体主义,对“为人民服务”的认同度,大学生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同“集体主义”一样也为88.5%,但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略低于集体主义,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些基本价值持积极认同态度。但是,大学生对以传统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的选择和西方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的选择明显高于上述三种政治价值观念的选择,大学生对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传统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度选择“非常赞同”的均超过70%,而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累计均超过90%;大学生对于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与西方政治价值观念联系较紧密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度,选择“非常赞同”的比例也大多数都高于70%,选择“非常赞同”和“赞同”的比例累计也均达到或超过90%,在这三种政治价值观念的选择中,与社会主义相关联的政治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见表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