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小璐,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00241;陈小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200000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存在诸多不适应,有必要深入探讨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即丰富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视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支过硬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及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10-0084-06

      近年来,非传统、非常态的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高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历来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日益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高校如何及时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关键,《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强调指出,“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而当前常态化情形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如何化解风险,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进行实践突破和理论创新。

      因此,面对公共突发事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教育和引导,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用和谐的方式避免突发公共事件事态的扩大,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和降低破坏程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的培养基地,高校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重大战略问题、政治问题。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日益频繁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建设。

      为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采用抽样问卷、随机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在大学生中开展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和事实的认真分析,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现实性的生动案例。调研发现,高校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主要看成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的职责,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生命线”的作用。[1]同时,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缺乏危机意识,忽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还比较陌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未介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薄弱环节,有效的应急培训和教育机制还没建立;同时缺乏制度规范和法律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法性地位将影响危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而高校现行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松散型组织,往往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经费,有预案无演练,让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危机意识,掌握应急知识和具备应急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缺乏

      学校没有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重缺乏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结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实践来看,由于缺乏长期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略和计划,现实中不少处于“实战”情况下的机构多沿用行政手段进行防范和处置工作。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便显得措手不及,容易陷入被动。受此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中,也往往陷入“马后炮”的尴尬境地。

      3.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能力和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所认识,但危机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全面分析危机,于危机中看到机遇、看到发展。仍有不少学生缺乏对危机的动态认识和心理准备。如访谈中有72%的学生不能认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较过去有增多的趋势”的说法,认为是由于现代化媒体报道才使灾难家喻户晓,并认为“过去灾难也多,只是不知道而已”;86%的学生认为“类似于‘9·11’恐怖袭击事件、‘5·12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等。调查还发现当前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还极为缺乏。如在访谈中,有少数学生将火警电话说成了“9·11”;在常去的商场、地下建筑等地方,有12%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安全出口;还有24%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商场发生火灾时应尽快乘电梯离开;“在地震发生之后应首先救援的对象”问题上,87%的人选择了先救老人儿童的不明智做法,虽然愿望良好,但在地震的特殊情况下,首先需要寻找更多的帮手是最主要的。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感到陌生,往往手足无措,难以应对。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具有十分明确的立场和观点。但是,调查也发现,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有不少大学生难以保持临阵不乱的思想准备和心理状态,他们的思想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4.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在调查中,有92%的大学生认为“在高校没有接受过应急教育”,认为“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方面的思想心理教育”;45%的大学生认为“感觉学校在应急教育方面的认识才刚刚起步”。座谈中许多大学生反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是完全忽视。同时,在评估自己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准备时,只有2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准备充分,认为自己完全无任何的心理准备或有准备但不充分的分别占到11%和79.5%。这一切说明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管理不够。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孕育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意识、综合应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为有效地防范危机、降低危机造成的灾难和损失,应当尽快建立法治化、科学化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和质量,快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