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美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明月,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建构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目前,应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主导、渗透融通、践行强化、环境控制等机制的建构与优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0)10-0020-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应着力加强价值主导、渗透融通、践行强化、环境控制等机制的建构与优化。

      一、价值主导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部内涵的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和方向的集中体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则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尤其是价值观领域现实状况提出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即校园精神,最终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确立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特殊个性、价值取向及精神面貌,对学校各项工作及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大学处在多种社会思潮、多样文化观念、多元价值观的复杂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体系发挥价值主导作用,任何大学恐怕都很难凝炼出让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以此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毫无疑问,我国各级各类大学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学校价值观和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精神。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要问题是能否建立起价值主导的机制,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方面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引领。我们认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主导机制,主要应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的领导方式、学校治理结构、制度规范体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学校事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与控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党对学校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确保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与成功育人经验,培育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校园精神;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四是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营造一种民主、进取、创新、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以制度和规范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不与学校核心价值观发生偏离。

      二、渗透融通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的实质与核心是价值主导,但这种价值主导作用必须有效地体现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之中。因此,建构起一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过程、全方位渗透、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的必要条件。

      渗透融通机制,就是通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以及办学与教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与科学内容渗透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去。比如定期组织校风、学风建设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引导,树立先进典型,规范日常行为表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积极进取、求实创新和知荣辱、讲奉献的良好风气;用校史和校史资料陈列、实物展示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与办学传统,通过讲校训、唱校歌、戴校徽、用校标等方式宣传、弘扬学校愿景和学校精神,激励师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国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优秀校友中的劳动模范、道德楷模及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报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自觉投身学校发展与社会建设,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与此同时,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与人文景观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以及建筑、景观等起到激发热情、陶冶情操的作用,使之既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又能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经常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渗透、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引领作用,使大学师生在活动参与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熏陶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近年来,不少高校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以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师生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基层单位创先争优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生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正确政治立场、先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要求,唱响了校园主旋律,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后,更要充分发挥学校重大仪式、网络等新型媒体和学生社团、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开学与毕业典礼、奖励与表彰先进、校庆与重要学术活动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与社团文化活动,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