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1.08.009 1 引言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经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Kaerney(1985)研究发现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的公司可以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Stanley E.Fawcett和M.Bixby Cooper(1998)指出由于绩效评估体系决定了组织的行为方式,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竞争策略,因而物流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改善物流企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20世纪初,与物流绩效方面相关的问题就已经受到国外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到了加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围绕着企业物流绩效评价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关于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 2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2.1 国外关于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早。日本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适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不断降低成本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学说。早期研究物流绩效的学者们大多数也就集中在实物配送成本的衡量方面,构建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Raybun,1969; LeKasnman等,1969; Lewis,1969; Cohen等,1988; Arntzen等,1995)。Lambert等(1993)曾经提出过分强调物流的成本的中心作用而不是竞争优势来源,并继续以成本与财务指标来衡量其自身是危险的。但基于成本的绩效衡量通常在讨论物流绩效指标时仍经常被提出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仅仅从财务单方面衡量物流绩效是不科学的,所以更多的学者是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Levy(1995)认为平均存货水平、订单完成率是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Harding(1998)将对顾客的重要性、企业绩效和改进的成本/时间作为衡量物流绩效的三个标准。Gunasekaran等(2001)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与战略、战术与运作三个层次相联系,并将指标被划分至财务与非财务领域。Bowersox等(1999)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提出物流绩效一般从内部、外部和综合供应链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其后,Bowersox等(2004)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提出:物流绩效评价系统首先需要一个职能视角。除基本的职能绩效外,改进后的客户适应度评价方法在许多企业中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整合的供应链绩效衡量对现行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准则是物流评价中第四个关注的问题。Thor(2005)通过大量的研究,在综合考虑了生产环节、客户服务环节后,提出了物流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这一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并没得到实际的检验与论证。Staling(2005)经过长期探索和研究,认为成本和客户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并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其并未考虑影响物流绩效的一些关键指标。 实际上物流绩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应根据不同性质企业提出相应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nthony R等(2002),Chen Y C(2002)对配送中心绩效评价提出指标包括运输工具数量、工人工作年限、生产时间、销售量;Haas D A等(2003)提出逆向物流的评价指标应是构建回收渠道成本、固体废弃物的回收规模、接收回收服务的家庭数量、废弃物回收数量等;Evangelos I K等(2006),Teng fei Wang等(2006)对港口绩效评价提出的指标是装备、信息技术和集装箱处理量。 2.2 国内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研究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文献不少,提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点,再加上评价对象的不同,指标体系的选取更是灵活多样。有的学者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马红艳等,2003;王勇等,2003;刘秉镰等,2003;陈子侠等人,2007),有的学者侧重于物流功能评价研究(周涛等,2002;潘文荣,2005;王炳勋等,2009;于航等,2010),有的学者则针对某一类具体物流企业绩效评估进行研究(黄福华等,2002,2003,2005,2006;叶伟媛等,2010)。 马红艳等(2003)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莱(Robert Kaplan)教授提出的“全方位绩效看板”,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方面:内部绩效、服务满意度、财务盈利和发展潜力。王勇等(2003)从成本、效率、风险和客户管理四个方面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刘秉镰等(2003)依照平衡记分卡的分析框架,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业绩评价和学习创新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了“3+1”物流企业绩效分析的评价指标。陈子侠等人(2007)对传统的平衡记分卡分析框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发展、营运安全角度对企业物流绩效评价进行指标设计。 在侧重物流功能绩效评价的研究方面,周涛等(2002)建立了与物流企业功能要素相关的7项指标,具体包括采购、库存、配送、市场实力、客户满意水平、信息水平及企业聚合力。潘文荣(2005)从物流运输、库存、订单处理、包装、财务、信息等各个功能环节角度提出评价指标,并且为每个一级指标又设计了若干二级指标。王炳勋等(2009)在分析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采购功能、库存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功能、服务质量及布局与设施等作为一级指标。于航等(2010)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配送成本、运输、服务水平为一级指标;以包装费用、流通加工费用、满载率、承运能力、客户满意度、配送人员应变能力等为二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