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1.06.028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逐渐深入各个领域,低碳物流也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全球的低碳浪潮中,低碳物流的贯彻落实,以物流业“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目标,着力实施物流服务中的节能减排,建立绿色、环保、高效的物流服务系统。我国的低碳物流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因此全面实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提出要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2008年~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工业发达国家必须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减少5.2%。由此而产生的“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1]。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产生了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低碳物流”理念。低碳物流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抑制物流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其目的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环保、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业,低碳理念的运用,能从本质上优化优化物流系统,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物流系统最大的价值增值能力,使得物流系统达到真正意义上“低消耗、高利润”的目标。 2 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后勤保障系统,由一系列的要素和环节组成。从物流所实现的功能来考察,主要由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项基本的功能活动构成。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仓储和货物运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誉为“新经济的利润增长点”,世界各国均给予大力关注。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14.7%,增幅下降3.5个百分点。从1991年至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从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为88.82万亿元,增长28.6倍。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根据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物流业的直接能源消耗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活动和物流管理七大模块。其中,以运输能源消耗最为严重。一方面,物流运输业的能源消耗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物流平台的维护和运行所使用的能源,有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等,其中煤炭和燃油类的燃料使用量最大。在国内,汽油的80%以上都消耗在运输业上,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消耗的30%左右。如下表(表1),为2007~2009年我国运输和邮电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油和天然气,而且煤炭和燃油类能源占据了总能源使用量的85%以上,且呈逐年不断增长的趋势。 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是各种废弃物、危害性气体(二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有害粉尘等)的排放,从而危害环境。以二氧化碳(
)排放为例,在化石燃料中(折合成每吨标准煤的能量计算),煤炭排放二氧化碳居首位,比石油多30%,比天然气多70%。据估计,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由运输所产生的
几乎占了
总排放量的40%。在物流业中,常用的公路、水运和铁路运输所产生的
较多,而利用率最低的空运产生的
最多(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