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

——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

作者简介:
朱卫平(1978-),男,江苏常州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讲师,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刘伟(1959-),男,江苏苏州人,上海海事大学交管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高志军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原文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中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两者的互动发展分别由内部因素的推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共同作用。制造企业的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聚焦核心主业获取战略优势、提高专用资产利用率、保持供应链利益的持续稳定三个方面,并通过物流服务外包、设立物流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和推动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分享供应链利润、降低物流服务经营风险和实现规模效益三个方面,并通过物流服务创新和专用设备投资两种方式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两者互动发展的外部促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相容性,企业对称性和企业互补性三个方面。最后,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对该视角下两个产业的互动机理进行了佐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任何一种产品或者服务都不可能由一个企业单独完成,更多的是通过供应链的形式生产并传递给消费者,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大多数现代制造企业为了在供应链层次上进一步谋求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加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这就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进一步的深化。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机理,以期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对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内涵进行界定:(2)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互动过程如何展开,互动的动力机制如何?(3)如何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之间的互动过程进行案例分析?

      二、相关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分工视角。从社会分工的视角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是目前文献中最为成熟的研究思路。魏江认为该视角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基于产业层面从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其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2]。根据斯密的观点: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3]。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集中自己主业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结果,从而导致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并且,由于分工所产生的收益导致了交易费用的节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交易越来越频繁,导致它们之间的交易费用不断增加[4]。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进行互动,以节约交易费用。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的运作过程中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不断促进制造业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产业共生视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相互依赖、共生互动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共生理论是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的,它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一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张长森通过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即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制造业的升级[5]。孙久文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6]。他们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分析,认为其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从以上分析可知,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服务于制造业,并依存于制造业,它们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关系[7]。

      (三)产业关联视角。产业关联就是产业间的联系,只是产业关联理论中所涉及的产业间联系,是从产业与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方面来分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投入产出理论[8]。方芳从直接消耗系数、依赖度和影响力系数三个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发现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联不足,同时探讨了制约二者互动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9]。魏江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投入产出表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10]。胡晓鹏、李庆科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共生思想;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共生关系[7]。综上所述,产业关联视角是从宏观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视角。

      (四)价值链视角。该视角运用价值链理论,基于企业层面以解释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2]。价值链的概念是由波特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实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11]。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于主业,而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增强自身的灵活性。从价值链的视角来看,产品最终达到消费者手中时,要经过研发、融资、投入品采购、生产制造、物流和销售等环节。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属于生产性服务环节,这些环节可以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完成[12-13]。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将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分别看做是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服务业务的剥离促使制造企业集中自己的主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促进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

      (五)产业链视角。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视角,魏江于2010年提出来该研究视角,他基于产业链视角,从产业链提升价值环节的价值与增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两大方面,深入剖析了产业链上生产性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的互动过程机理,他认为制造企业应该采用归核化、服务化、剥离三种策略,增加自身价值,并通过服务外包和另立公司两种方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采取服务工业化、协作联盟两种策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刺激并推动制造业的发展[2]。并通过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链的案例进行了佐证。这个视角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视角的总结和归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