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作 者:
刘刚 

作者简介:
刘刚(1980- ),男,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222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服务创新并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最后,基于产业互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式,包括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发展产业物流,并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软化和工业服务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服务投入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引领作用和对制造业价值链、产业链的渗透和整合作用也日趋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被单独强调,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制造业物流。制造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和占国民经济比重最大的产业,制造业物流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是由制造业和物流业这两个行业的交织互动发展而成的。通过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制造业能以更低廉的物流成本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物流业可以增加总市场份额,与制造业共同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和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服务业(而非最终需求),并且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具体活动的外延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因此,本文将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主要有以下观点:(1)需求遵从论。Cohen and Zysman(1987)等学者认为制造业是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是制造业的补充,服务业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地位[1]。(2)供给主导论。Pappas and Sheehan(1998)等学者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Eswarn and Kotwal(2001)指出,服务业部门的扩张有两条途径可以使制造业部门收益:首先是能够引起进一步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其次是降低了投入到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服务的成本[2]。(3)互动论。Park and Chart(1989)等学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随着制造业部门的扩大,对服务业的需求会迅速增加;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3]。(4)融合论。融合论认为,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产业融合最早出现在信息通讯业,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和制造业等产业都出现了融合趋势[4]。

      (二)基于产业互动的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包括与外部客户的互动和内部互动。产业之间互动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创新,Rothwell(1992)通过对已有创新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归纳提出了五种产业创新模式,即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拉动模式、相互作用模式或技术与需求耦合作用模式、整合模式、系统整合与网络模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系统整合与网络模式,强调了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创新的系统性和协同性[5]。Kong-Raelee(2003)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创新的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服务业发起创新,通过向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将服务创新推向市场;第二种是用户需要特殊的服务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服务提供者进行创新并将之推向市场;第三种是用户同服务提供者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由服务者提出创新性的服务,用户接受服务提供者的建议,采取新的服务,将创新性的服务推向市场[6]。可见,生产性服务在与客户的互动接触和服务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互补性创新。

      现有关于生产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研究多侧重于二者的互动过程和互动机制,对互动过程中服务创新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特定产业的服务创新研究较少;同时有关物流服务创新的研究多关注于物流服务创新的理论模式和创新驱动力,没有将物流服务创新放在产业创新系统中去解释,缺乏对其创新机制的研究。本文以物流业中的制造业物流为研究对象,将物流业置于制造业与物流业组成的开放系统中去研究,从产业互动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制造业物流服务的创新机制,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践分析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应用模式。

      三、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机制研究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的相关理论入手进行研究,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解释其对物流服务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1)社会分工和外包角度。依据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理论,生产服务外包是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Abraham(1996)认为,企业服务外包的增加源于与信息技术大量使用有关的交易成本的下降。(2)基于竞争力的角度。Coffey & Bailly(1990)等学者认为,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购或者分包方式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上述理论,并引入共生理论和外部因素构建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模型,见下图1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