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秦璐(1974-),山东省黄县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规划、城市物流规划、煤炭物流;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市100044 刘凯(1945-),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市100044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是城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剧变和转型时期,对城市物流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基础、演化实质、演化形式和演化阶段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指出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是城市物流功能空间分异的结果,遵循“分散、集聚、再扩散、再集聚”的循环过程,物流节点总体上呈现出由里向外沿交通轴线发展,并与城市产业空间和新城耦合发展的规律。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东亚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物流在推动东亚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物流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其发展过程与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变化相互融合,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物流发展可以理解为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内部功能区重新组合,城市物流空间结构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深入揭示和把握新时期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对建立更适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生存环境、制定适宜的城市物流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物流空间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伴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发展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技术发展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形成,是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功能需求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随着时间呈现动态变迁。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阶段,实质是城市物流功能在空间上的分异,外在形式是城市物流节点在空间上的布局,发展阶段表现为城市物流“分散、集聚、再扩散、再集聚”的循环过程。

      二、演化基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城市空间结构决定了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货物的流向和交流方式。虽然世界上的城市类型各异,规模不同,但是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特征上却有极大的相似性。综合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各种学说,都表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围绕着一定的中心构建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并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单中心集聚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城市只有一个空间中心,制造业是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核心,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人口与产业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

      2.集聚与扩散并行的城市扩张阶段。经过单中心阶段的发展,城市中心区过分拥挤,用地紧张、环境恶化,城市从中心向外扩展,城市边缘区开始城市化。城市的扩散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和长期的发展过程,这种扩散不仅是人口的扩散,也是城市多种功能的扩散,主要表现为城市的商业和工业活动外迁,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城在郊区逐渐形成。但在这一阶段,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中心区仍居于主导地位,郊区是城市功能外延的产物,依赖城市而存在。

      3.集聚与扩散有机结合的多中心发展阶段。产业空间的变化造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的产业空间在郊区逐渐形成,城市副中心出现,成为新的增长极,城市从单中心发展到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型结构。

      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基本上属于同心圆的构造形式。[1-4]城市主要的空间增长方式是向心增长和集聚型空间扩展。[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普遍形成了单中心、同心圆集中发展模式。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城市规模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开始孕育和发展。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产业空间转移带动了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城市的生产和服务职能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交通、流通、信息、技术等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增强。城市产业空间的分布和转移特点,决定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大规模急剧变化和转型的时期。

      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物流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规模扩大增加了物流需求规模,导致城市所需的物流设施不断增加。城市内部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等功能空间的重新组合,不仅使物流基础设施呈现外移的趋势,还带来城市物流功能空间布局的变化,呈现物流园区大多临近工业区、开发区布局,城市内圈以满足办公、生活物流需要的配送物流为主,外圈以满足工业物流和对外物流为主的空间结构特征。

      三、演化实质——城市物流功能空间分异

      城市物流通过各种物流功能满足城市物流需求,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物流分为对外衔接功能和对内服务功能;从物流要素层面上看,分为运输、仓储、配送、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功能;从物流企业层面看,可分为指挥控制功能和操作执行功能。随着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城市物流功能逐渐分离,从而在空间上发生分异。

      1.物流功能空间分散原始的状态。物流是一种古老的活动,在城市形成之初,就广泛存在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之中,最初的物流功能是单一的,运输和仓储是物流最核心的功能,分别由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完成,其服务范围有限,组织管理职能也很简单。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物流的对外衔接和对内服务功能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在这个阶段,城市物流呈现原始的混沌状态,城市物流的空间分布散落在城市的中心区之内。

      2.城市中心区物流功能集聚区的形成。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入集聚与扩散并行的扩张发展阶段。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物资交流更加频繁,城市物流需求日益旺盛。一方面,单一物流功能企业很难满足更加复杂和更大范围的物流空间需求,综合性物流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专业化、精细化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一部分单一功能性企业拓展为专业化物流企业,城市物流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功能结构。单一功能性物流企业数量大,但规模小,服务能力弱,服务需求随机性强,为了获得更多的物流需求信息,往往集聚在一起,最常见的集聚形式是货运交易市场。与单一功能物流企业相比,专业化和综合性物流企业空间布局就复杂得多,这些企业往往建立了完整的组织机构,在多个城市布点,形成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网络,因此在某一个城市的布局需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专业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服务对象范围相对明确,因此会在更接近于物流需求或富含独特物流资源的地方布局,如工业区、商业区或交通枢纽地带都是布局的理想区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