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务院多项措施降低物流业成本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会议,决定从税收、土地政策、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和加大物流业投入等方面着手 ,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税收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之一。据了解,目前无论各个环节的税率并不统一。运输、装卸、搬运的营业税执行税率为3%,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税率为5%。针对税负不均的现象,国务院要求,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业界一直呼吁将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统一为3%。重复征税也是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物流企业之间由于业务需要,往往对统一运输业务进行分工协作,这样容易造成同一业务不同企业间重复征税的问题。对此,国务院要求,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

      另一个被物流企业诟病的是过路过桥费。数据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对于物流业来说,路桥费直接占到物流企业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为此,国务院会议指出要降低过桥过路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

      在税费之外,国务院还强调,要加大队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在物流投入方面,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来源:中国储运(津),2011.7

      是流通问题还是物流问题?

      最近央视等各大媒体都在关注、报道物流业内出现的一些顽症。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鸣认为,各大媒体重视这些问题,并下工夫挖掘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物流环境的改善都是有好处的。汪鸣指出,首先,关于加在物流企业上的各种混乱到很难说清楚名目的费用,的确让物流企业、货运运营者喘不过气来。这些观点他表示完全赞同。通过媒体的深入关注、深度曝光,有利于引起更高层政府部门、官员的重视。物流行业的人士基本都知道,这次报道中的一些问题是存在多年的“顽疾”,已经构成了对法律法规尊严的威胁。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谁来做“救世主”解开这些顽症的“结”;二是建立对执法的有效监督机制;三是打开“超与罚”的死结。其次,关于公路乱收费、乱罚款导致物流成本上升,进而引起物价上涨的观点,汪鸣表示不完全同意。汪鸣认为,与近些年燃料、材料、车辆购置、物流服务对象的价格不断上涨形成鲜明的对照,物流服务价格几乎没涨,甚至还在下降,这说明物流对商品价格的上涨没有“贡献”,可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作用,是正贡献。造成目前我国商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流通体制的不顺,在于环节过多和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落后,这方面物流服务有责任。但是从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来看,需要物流供求双方共同努力,需要政府正确地引导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物流模式的创新,需要营造现代物流企业成长和发育的良好环境,才能两好并一好,积极推进物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来源:《物流时代》(京),2011.4

      中国的冷链物流未来何去何从?

      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整个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冷链公司,却鲜有优秀的领航者。中国市场有两个特色,就是“大抱团”和“买科技”。在沿海城市,多得跟蚂蚁一样的冷链车耗费着汽油和制冷剂,却没有达到饱和的利用率。在科技方面,公司宁愿斥巨资购买国外的科技,却不考虑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为了微薄的利润大量裁员。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个源于企业战略和目标背于市场的恶性循环。

      冷链物流总是跟国外的同行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优缺。跟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资本不够雄厚。于是我们的冷链企业就想破脑袋去融资。跟欧美比较,我们的覆盖率不够。于是我们的冷链企业就大量增加设备数量。跟日韩比较我们的冷链科技不够尖端,于是我们的冷链企业就砸锅卖铁引进高端科技。

      中国冷链的问题不在于行业覆盖率低,甚至不在于个体公司的资金短缺,更不在于设备科技的高端与否。真正的问题是对于市场的理解错误,对于目标的错误选择和企业战略的错误制定。

      看看挤破头的城市市场,80%以上的冷链企业都把矛头对准一、二线城市。认准了农村的易腐产品到城市这条路。然后就是大量的资金、人员和设备的无限堆砌。导致冷链物流覆盖率低的并不是我们的冷链物流产能不够,而是我们放弃了倍数于城市的农村市场。导致冷链物流行业超级瓶颈的原因不是我们的资金不够,而是我们的每个企业都要在已经饱和的城市市场中分一杯羹。导致我们冷链成本过高的不是其他原因,正是花钱购买需要更少人员操作的高端技术,然后大量裁减现役员工,将还能使用的设备作废。

      我们退一步,看看农村市场的另一番景象。作为农村到农村的运输线路,冷链物流几乎不涉及。在距离城市远处的那些地方,不要说冷库,甚至冷链运输车都鲜见。如此产生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农村之间易腐产品的日常交换,更影响到关系人身安全的药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源于企业战略和目标背于市场的悲剧。

      很多企业摒弃农村市场是因为想当然的认为农村收益微薄且机会稀少,更有甚者认为去农村就是等着亏本。他们殊不知自己浪费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成本才是自己收益微薄的真正原因。其实在农村市场,并不需要什么顶尖的冷链物流科技,需要的只不过是冷链物流的覆盖。那些二线甚至三线的科技设备就可以满足冷链物流农村运作的需要。而在生活成本较低的农村企业更可以减少花费在人力上的成本。在科技和人力的双重成本节约下,岂有不能盈利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