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一个创新的参数OFE

作 者:

作者简介:
童健,维也纳经济与管理大学运输经济与物流研究所,维也纳;温海涛,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物流系,吉林 长春 130062 童健(1971—),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维也纳经济与管理大学运输经济与物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运输经济学。

原文出处:
中国管理科学

内容提要: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供应链绩效评估对于供应链及企业的成功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中已有的标准评估指标,在大量的供应链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以顾客满意度为导向,致力于量化企业竞争力水平,创新地推导出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估参数,即订单履行效率OFE。该参数综合评估订单履行过程中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绩效,反映出投入的资源和其相关产出在质和量上的综合相关性。订单履行效率具有多维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它不仅适用于评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可以作为辅助评估整个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指标。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字号:

      1 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的提升,已经得到普遍重视。供应链的绩效评估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供应链及企业的成功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国内外科研领域对供应链绩效评估还没能形成统一的定义,在评估供应链管理绩效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特别是国内现有的文献,涉及供应链绩效评估的研究还不多,而比较多的是提出了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原则、策略、研究现状等,比如赵晓军等(2005)[1]对于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现状的分析。

      也有学者介绍探讨国外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周勇祥(2004)[2],胡文卿等(2006)[3],高萍等(2004)[4],黄培清等(2004)[5]都分别介绍或讨论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模型。陈科(2009)[6]从研究制造型供应链中的资源和能力出发,提出了针对制造型供应链绩效模型的基本框架。李娟等(2007)[7]则基于顾客具有战略行为的假设,对一个经过简化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探讨供应链系统的绩效研究。

      纵观已有的研究,比较缺乏的是实用而简易、可操作性强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实用而经济的评估指标的选取和简易的测评实施及操作性强的辅助工具的采用等等,而这些问题正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被认为是供应链管理实践中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

      美国供应链协会指出,一个优秀绩效评估指标只衡量需评估的重要内容,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共享的衡量尺度,它能够反映客户、企业和供应链自身的需求,能够做出前后一致的解释,能够综合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以及具有多维性及经济性的特征[11,22]。高萍等(2004)[4]亦认为,一个好的关键性能指标应该是可被量化的、容易理解的、已经被定义清楚的,需要包含投入与产出,即重视流程而不仅是功能,测量重要的指标并让参与者产生信任感等。

      孙慈辉(2004)[8]、赵晓军等(2005)[1]通过比较供应链管理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总结了建立供应链管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诸多原则。其中指出,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反映整条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是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并且要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1,8]。

      Lummus(1998)认为,在制定战略供应链计划时,针对供应链的某一特征如内部的生产控制、物流派送等提出的关键绩效(key performance index)和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使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更简易与具有更强操作性[16]。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于1996年底发布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牢牢植根于工业实践,客观地评测供应链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引导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户能够解决、改进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逐渐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新一代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参照[21,22]。

      供应链被称之为“链”,其实更确切地说应是一个“网络”,其动态性与复杂性决定了供应链网络中多流程的特征。SCOR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定义、对应于流程性能的指标基准,供应链最佳实施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描述[2]。SCOR按流程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每一层都可用于分析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其中第一层描述了五个基本流程: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配送(deliver)和退货(return)。企业通过对第一层SCOR模型的分析,根据供应链运作性能指标作出基本的战略决策[22]。SCOR模型的第二层是配置层,由26种核心流程类型组成。第三层则为流程元素层。大多数公司都是从SCOR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建他们的供应链,利用这一供应链的诊断工具,揭露出各个流程的低效点或无效点,再据此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重组。

      对于供应链绩效的度量及其评估,SCOR模型提出了12项指标:订单履行提前期、完美订单履行、完美订单履行率、供应链履行的提前期、供应链反应时间、生产柔性、供应链管理总成本、增值生产效率保证成本、产品出售成本、先进周转期、供给库存天数及资产周转次数[22]。企业选用SCOR模型的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估,能够实时掌握供应链运行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指标的实时分析与评价,能够实时反映供应链的实时运营状况,这比仅做事后分析的管理模式而言,实现了供应链绩效管理的一大提高。

      但是,纵观SCOR的所有性能指标,其局限性在于,没有能够同时反映供应链质和量两方面的绩效参数。众所周知,“质”和“量”是经济生活中一对典型的目标冲突,如何能做到同时兼顾“质”和“量”,将是经济人要解决的一大难题。Beamon(1998)[27]亦把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分别进行讨论[22,25,27]。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是否能把定性和定量的供应链绩效特征综合反映在同一个绩效评估参数里?如果能,如何选取和定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