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无论是诸如中石油这样的国企巨头,还是诸如吉利这样的民营领袖,无论是生产港口机械的振华港机这样的中国大型国际企业,还是像大量出口打火机这样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都活跃在国际市场上,这对物流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更多的是关注传统的物资储存和运输,北京交通大学受奥组委的委托对物流企业做的调查中,89.6%的企业的主要业务是运输[14]。而物流除了这些含义外,还包括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以及基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现代物流管理。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面向国际的物流系统,既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现实的需求,也是我国更加开放、更多产业面向国际的趋势。而支撑这一系统的则是人才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储备还不能适应这一需求,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物流人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7年的权威预测,截至2010年中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而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22]。 2 当前物流人才培养的局限 2.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对比 国际化的背景已经使原来的主要以运输为主的、服务于区域的物流形式,逐步向仓储、包装和物流信息为主的,面向国际和供应链的物流活动转变。与此相适应的原有的物流知识也必须做相应的更新和提升,从面向区域本地的客户和大宗货物运输的技能和知识,逐步向国际性的跨国公司甚至是国外的本地化知识,精细物流和特种物流转变。现代物流通过仓储和运输的衍生性服务,如生产加工、包装、装卸等服务,远远超过了传统物流所赋予的内涵(刘志学,2001;刘明珂,2001;丁俊发,2002;宋耀华和侯汉平,2004,2006)。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由单纯地企业内部行为,转变成客户直接可以关注的外部活动,客户可以清楚地看到物资的流动时间和地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促使物流更加信息化。这使得现代物流人才更加关注市场信息,而且还要懂得网络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特点和功能。表1比较了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区别。
2.2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中的人才局限 我国还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新的业态不断出现,也不断完善。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人才基础也需要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际化背景下的经济态势和物流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我国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中,面向国际的物流人才基础还没夯实好,存在诸多问题。 (1)难以适应新技术需求。储存和运输也更多的是大宗物资,而精细物资的物流关注不够,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仓储和运输业务。那么面向这种传统物流形式的人才基础,则是服务于仓储和运输的,在信息化和机械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中,难以适应这样的新技术要求。沃尔玛配送中心的机械化程度高达85%,这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20]。因此,重视物流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缺乏战略视野。目前的物流人才集中在仓储运输中,这些物流功能均是操作层的,而面向国际的供应链层面的物流管理问题,则需物流规划和物流管理战略人才。尽管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是潜在的优秀的物流规划和物流管理人才,然而却缺乏一个实践提升的过程,致使目前还难以满足对这类人才的大量需求。 (3)强调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忽略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现代物流人才除了涉及大量的管理外,还涉及诸多先进技术,如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装卸、运输机械,集装和包装新材料的使用等。物流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更多地是非管理问题。但当前对物流的理解几乎就是物流管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管理学领域,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这不利于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 (4)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性。当前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校课程学习上,即便是提出了企业实习的环节,却重视不够。重学习、轻实践还比较严重,尤其是深入物流操作一线的实习更少。换句话说,物流不仅仅是管理,也是业务上的操作问题,目前物流教育,更多是偏向了物流的管理。没有操作基础的管理,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受到限制。 (5)综合化程度不高。物流横跨多个领域和学科,如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系统工程、机械制造等。但从目前多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更多的是从JIT的角度来分析物流,然而JIT是当整个物流系统设置之后进行的物流时间上的精细化。物流的职能部门既要对JIT熟悉,同时也要对物流具体功能的操作过程熟悉,同时物流的设计更要契合企业战略。 3 面向国际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 3.1 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人才知识体系 在国际背景下,现代物流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也需要面向国际,从而应对越来越多的既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包括众多的上市公司,还有为数不少的甚至是开网店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表2列出了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 3.2 物流人才培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