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企业内在信用评级研究

作 者:
王静 

作者简介:
王静,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工学博士,陕西 西安 710062;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63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供应链零库存的方式能够真实做到供应链的一体化,但随着实践深入其风险逐渐显露。基于供应商资信风险、单证风险、物资中心仓库风险、供应链金融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提出建立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企业内在的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信用评级方法、评级指标选取与评分、评级结果跟踪,实现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多赢”效果,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一、供应链零库存的方式

      供应链零库存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寄售零库存方式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VMI)[1](P161-165)。目前这两种方式是制造业、零售业挑战零库存比较实用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这两种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能够真实做到供应链的一体化,能够真正使供应链的成本大幅度地下降。

      (一)寄售零库存的含义

      零库存是对需求方而言的,对供应方来说不是零库存。零库存不是库存等于零,而是何时需要何时供应,不早也不迟;要多少就供多少,不多也不少;要什么样的产品就供什么样的产品。可见,零库存是一种库存在不断地被补充的构成。就像蓄水池的构成,水流越快,周转越快,意味着库存数量一次不用太多,就可以做到少批量、多批次、多品种。零库存做起来难度比较大,它是一种非常靠近零的极限,但是永远不等于零。零库存是通过库存的周转速度提高库存水平,只有降低库存才能发现问题,库存少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质量,做到零缺陷。寄售零库存是针对供需双方而言的,实际上是生产商和供应商各负担一部分仓储成本和库存成本。需求方可以节省储备的费用,而供应方的很多库存放在仓库里,需求方随用随拿,供应方实现了定向销售。同时供应方也可以节省管理的费用,原来需要供应方管理的货物现在放在用户那里,供应方没有保管成本,实现了双赢。例如,需方厂房或仓库内部分场地以租金或免费方式租给供方,作为供方的仓库,这时需方的库存为零,供方的库存也有了定向的销售。该仓库里的库存可由需方或供方管理。需方可随意到仓库里取货,领取后将单据交给供方,并定期付款。由此可见,实施寄售零库存方式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双赢。寄售零库存对供需双方都有利。对供应商来讲,直接把货物放在生产第一线,销售速度非常快,又节省了销售成本;生产方的采购和生产周期会非常短,同样会降低成本。二是缩短采购周期。采购周期的缩短会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三是缩短生产周期。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顾客,抢占市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实施零库存需要具备非标件、紧缺料、远距离三个条件,供需双方分别负担库存成本和仓储成本,要顺利实施寄售零库存的方式,还需要特别注意:1.供应原料的质量要达到零缺陷。原料直接放在生产线上立即用于生产,没有时间进行质检,所以必须保证质量零缺陷,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进行贮藏质检就是把质量控制线延伸到供应商,跟踪供应商的生产设计流程,从源头控制质量。2.联合盘点与单证操作。(1)联合盘点。寄售零库存是一种合作,尽量避免纠纷,在同样的单据上双方签字确认,双方备份。因为多数情况是把原材料直接送到生产线,虽然没有实际进入库房,但是要有入库单和领料单,财务才可以报销或跟踪。(2)单证操作。货物也是一种资产,是财务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财务的角度讲,重要的问题就是单证如何操作。在实施寄售零库存时,可以假入库。入库单虽然与付款没有直接关系,只是起到参照作用,避免在生产现场忙碌的时候忽略单证,这是寄售零库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以日本藤泽公司寄售零库存为例,日本精工藤泽公司则将此方法发展成为“专柜库存”[2](P151-154)。将本公司的工具室分散管理的材料和零件统一集中到一个仓库中,并设立了NSK专卖店,使其成为材料供应中心,从而获得如下优势:将供应厂商的6000多种材料和零件预先寄存在本公司内的专卖店中,用多少物品就付多少货款。因为所有的工具室都取消了,使生产的操作空间大大扩增,提高了库存资金的利用率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由于每月一次按量付款,库存记账、品质验收等日常事务性的许多繁杂工作都大大减少了。由于订立了3个月或6个月一次的意向采购协议,从而有效地简化了购买手续,形成大合同小批量送货的定向销售。这个合同不是真正的实施合同,它是一个意向书,具有法律效力,从而简化了购买的手续,这样双方的成本可以下降。

      (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概念

      除了寄售零库存,还有一种零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也就是用户需要的库存由供货商代为保管[3](P125-128)。这种方式与寄售零库存不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指由供应商管理用户指定的库存。从零售角度来讲,也就是先给供应商一个意向的采购合同,在销售合同进展的时候不断补货进来,销售完了再付款。有代理制形式,其中包括买断的形式,但是买断的风险比较高。库存放在供应商的仓库里面随用随送,形成自动补货系统。比如用户生产线上库存消耗情况以及相关数据,通过IT技术可以共享,使供应商可以随时看到随时进行自动补货。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的优势表现在:一是供应商实现了定向销售。供应链库存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了,但供应商也可以实现销售定向性和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二是用户实现了零库存。用户在资金上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用户没有必要按照传统的买卖方式,也没有必要准备很多库存,可以适应市场的波动,使资金能够灵活周转。所以VMI真正体现了双赢:既实现了用户的零库存,也实现了供应商的定向销售。

      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需要具备供应商与用户相邻、供应商在用户附近联合库存的两个条件。采用VMI时应该特别注意质量控制与交接单,因为直接送到生产岗位,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工作的效率。1.驻厂检验。供应商把货送到生产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对它进行现场的质量检验。但是用户需要零缺陷,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驻厂检验,即到供应商的厂家或者库房进行检验。2.入库手续。货物送到生产线的时候还需要办理入库手续,以便于对财务进行跟踪和控制。

      二、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的信用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多数行业普遍出现下滑趋势。为此,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助力。但是,一个产业的振兴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包括产业自身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包括上游成本的控制以及下游市场的开拓等等[4]。每个行业都和其上下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处于中国经济核心地位的十大产业,更是和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产业振兴的关键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本身,应该是将多个关联行业联结在一起实现共赢,而供应链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产业都对核心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其他行业造成影响。只有将松散的产业链转变为协调合作的供应链才能实现共赢。面对金融危机,供应链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在利润空间紧缩、融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一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互惠合作、相互扶持,是企业渡过危机的最有力武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