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

作 者:
张诚 

作者简介:
张诚(1962-),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我国中部六省199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方法,对物流业就业人数、物流投资额、铁路线长、公路线长、中部地区客运量、中部地区货运量、邮路长度、载货汽车吨位、邮电业务总量等九个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文章对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值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投资及信息化水平对提高物流能力具有较大作用,而物流人才匮乏等因素则会阻碍物流能力的提升。为提升中部地区物流能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部六省必须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保证投入资金的比重;加强中部地区物流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满足物流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完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用;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加强省际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物流能力的提高。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1 年 07 期

字号:

      一、引言

      自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研究物流与经济关系的文献颇多。例如,谭清美、冯凌云、葛云研究了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不同时段物流能力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作用;[1]闫秀霞、孙林岩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三个维度论证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提出了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概念模型,对地区差异条件下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2]江晓东、王丹构造了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物流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跨区差异;[3]周泰、叶怀珍从系统角度构建了以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为要素的三层量化指标体系,并将综合集成赋权法与模糊物元相结合,对区域物流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4]廖迎、阮陆宁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分析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区域物流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正相关关系。[5]现有文献利用不同的模型对物流能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例研究,但在这些实例研究中,鲜有关于我国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研究。

      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也应大力发展物流业,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基于此,本文以中部六省1998~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准,采用模糊物元的方法,研究中部地区物流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为促进中部六省物流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物流能力测定模型的建立

      1.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物流认识的不断深入,物流能力的概念和定义也在不断更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马士华、孟庆鑫认为,物流能力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在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物流系统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6]基于此,本文选用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2.模糊物元模型

      模糊物元分析就是把模糊数学与物元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事物特征相应量值所具有的模糊性和影响事物的众多因素间的不相容性加以分析与综合,进而得出解决这类模糊不相容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形式化,用事物、特征、量值这三个要素来描述事物,并建立起相应的物元模型,实现对事物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适用于指标众多且不相容的情况。

      

      图1 中部地区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确定模糊物元与复合模糊物元,然后依次计算出综合权重,确定从优隶属度、最优模糊物元与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最后计算出欧式贴近度复合模糊物元,即物流能力值,并作出评价。

      三、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测定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与中部六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98~2008年中部六省统计年鉴数据,按照以下步骤对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进行量化分析。

      第一步,确定模糊物元与复合模糊物元。把年份作为事物,把统计指标作为特征,把指标值作为量值,构造下面的复合物元,其中,M1~M11分别表示1998~2008年的11个年份,X1~X9分别对应图1中的9个指标。

      第二步,确定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第j个指标的均值: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中部各省的物流能力值,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四、结果分析

      上述R[,ρH]值具体代表的是中部六省1998~2008年这11年的物流能力值。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合理地分析中部六省物流能力的总体情况,制作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变化的总体趋势折线图,具体如图2(见下页)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1998~2008年的11年里,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除个别年份外,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自1998年以来,中部六省的物流能力在逐步提高,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逐步加快。

      对比表2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发现,大多数指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包括物流投资额、中部地区货运量与邮电业务总量等。这一方面说明,中部各省已经认识到了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纷纷增加对物流业的投资,促进了物流能力的提高,即物流业投资力度对中部地区物流能力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以邮电业务为代表的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中部地区物流能力的提升。2002~2003年,突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04年以后有所回升,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内物流方面就业人数骤减、客运量减少所致,同时也因为受到了邮路长度与载货汽车吨位限制的影响。由此可见,虽然对物流业的投资加大了,但投资所带来的正面效益部分被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所产生的负面效益抵消了。

相关文章: